第1754页

就他这些天的经验来看,瑞典人并不忌讳谈性,就像他们的电视台那样,瑞典人是出了名的在公共场合谈性的民族,其开放程度经常让美国人感到羞耻并嗤之以鼻,更不要说他们在谈论专业的时候的专业态度了。

舍伍德局长也不觉得杨锐说的有问题,反而引起了兴趣,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们能在一群嫌疑人中,确定是哪一个?”

“在有生物学痕迹的情况下,是的。”杨锐像是给曹达说的那样,又解释了他的一滴汗理论。

瑞典人向来是喜欢新技术的,就像是他们将美国货成为一次性产品一样,他们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不遗余力,也是因此才能以900万人的规模,建成一座能独立设计制造最新型战斗机的国家。

舍伍德局长对杨锐所言的技术有些上心了,这一半是因为杨锐的说明,另一半也是他听说了杨锐的名声,来到中国大使馆参加晚宴,自然会听说这里的名人。

舍伍德局长半是好奇的问:“如果有一滴血,你们也能检查出它是谁的,是这个意思吗?”

“没错。”杨锐肯定的道:“任何微小的生物学痕迹都可以。”

“原谅我,如果我说的猜测的没错,头发也可以是吗?”

“没错。”

“这样的话,我们还真的有一个案件,也许能用得上您的新技术。”舍伍德局长有些上心了,道:“我们在附近的一个镇发生了凶杀案,我们的侦探搜索了整个镇,但是始终没有线索,接着又发生了两次案件,一样没有结果……”

“你说的是马尔勒案。”站在旁边的人立即喊出了名字。

舍伍德局长点点头,道:“我们有凶手用过的衣服,还有凶器,我想上面能找到毛发,但是,数量恐怕不会太多。”

“马尔勒案是连续三次的凶杀案。”

“一个小镇在两个月里死了三个人,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们都吓坏了。”

“听说是小镇里的人做的。”

当“马尔勒”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来了兴致。

很显然,对于此时的瑞典人来说,这是一桩名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