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4页

城建局的干部有些纠结了,道:“现在的住房很紧张了,集中安置,根本没那么大的地方。想要1000多人住好住暖,还不耗费大量的工时去建临时住房,最起码需要5000平方米的住房,也就是人均4平方米左右,才能同时承担吃喝拉撒洗澡休息……”

这干部越说越无奈,和他设想的全不同啊。

“办法是想出来的。”市委领导停顿了一下,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

城建局的两人互相看看,最后由陪同而来的局长,道:“实在不行,就得征用现成的房屋了。”

“怎么征用?”领导神色不变,反复并不知道这会有多大的影响似的。

以首都的住房条件来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夫妻带两个或三个孩子,能分配一套30平方米的两居室就要烧高香了。

单身的年轻人,基本都是要合住的,单位条件好一点的两三人一间10平米的房子,条件差的就用上下铺,一个筒子间塞进去八个人十个人都属平常,和大学宿舍没什么差别。

88年的国内,客厅的概念都不流行,除了高级干部以外,谁家能奢侈到有客厅的程度?

就是高级干部,若是家里孩子多的话,原有的客厅里也得摆张床,最多用帘子拉起来罢了。

这样的环境下,1000多号人征用5000平米左右的住房,等于要1000个家庭,再搭几百个单身青年腾房子。

虽然房子都是单位的,国家的,动静也是太大了。

城建局长硬着头皮道:“附近几公里内,有毛纺厂的家属院,有铝厂的家属院,还有通用机械厂的家属院,另外,市医院和教育系统,在这里也有单独的宿舍楼……”

“你们协调搬迁,要向大家说明,这只是暂时性的,另外,搬迁的工作要细致,分配的房屋条件尽量不比原先的差,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家庭,尽量不影响原来的生活,而且要照顾到其子女上学是否方便的问题……原本的房屋,尽量不改变,不破坏……”领导不说具体的方案,就是提要求,下面的人也只能点头答应。

方案由此也就确定了,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家属院,腾出5000平米的住房给工程团的战士们住,统一通勤和安全保卫的工作。

工程团的军官们没想到能得到这样的照顾,不禁有人热烈盈眶。

团长是个实诚人,听到此处,已经忍不住迈前一步,抢在戴英雄道:“市里能为我们想的这么周到,我们不敢再提其他要求了,5000平米的住房也太多了,影响也太大,2000平米就足够了,我们挤一挤,打打地铺,两个月熬熬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