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当然, 我阿父是最厉害的!”

冬日刚过, 乍暖还寒。三月初的寿春还带着冬末的寒意, 明媚的日光照射在扬州铺着细草的地面上, 略微驱散了冷气。

“他被征召了去豫州,当佐军司马, 打黄巾, 保家卫国。”

今天出了太阳, 气温比起昨日高了些,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彼此交流着信息,热气蒸腾起来,倒也温暖。

孙策“保家卫国”的话音刚落, 周围的小朋友们纷纷发出“哇——”的赞叹声。

其实,孙坚所担任的佐军司马不过是最低级的军官, 手下将士数都数得过来,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称道的。

不过, 对于十一岁的平民孩童来说,“中郎将”和“佐军司马”听起来差不多,大概都是军官的意思。

在他们眼中,军官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将军”, 一种是“其他人”, 孙坚如今成了某某司马,那就是排在大将军后面的第二名了。

寿春与富春差不多,都不是很大的地方,不过人口略多点。除了雇佣佃农等必要的事务外,世家大族与乡人接触不多,因此在这里没什么存在感。

孩子们不常见到他们,对于各种官职的了解也就十分有限,乍一听到身边朋友的父亲成了要上战场的将领,心里激动不已,觉得自己离“天下大事”近了一步,有些与有荣焉了。

“佐军司马,好厉害!

孙将军那么厉害,一定能把黄巾赶跑!”

黄巾军动静虽大,却暂时没有波及到这座扬州小县,因此孩童们这时候还能聚在树下,咬着草根讨论着这件大事。

蒋家二郎问:“孙大,听说征召你爹的是雒阳的将军呢,手底下几万几万的将士,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