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页

电话刚接通,就听到曾茂君怒气冲冲地道:“吴总,我是万达曾茂君,你们接到中影的通知没有?他们竟然想增加四个点的分成,这摆明是要抢嘛!”

在中国有30多条院线,平时大家独立经营,明争暗斗不断,为了抢市场抢顾客各种小手段不断,然而,在这个上午,他们在面对五大发行方提高分帐比例的通知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空前团结地站在一起。

在五大发行方发出通知后不久,这件事就被捅给了媒体,顿时引发了舆论的严重关注,并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中国电影资料副馆长饶暑光表示:“在现代电影产业链当中,制片方的分帐比例应该到50才合理。我们国家现在制片方处于相对弱势,制片方拿到的比例只有41,所有的风险都是由制片方来承担。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北平电影学院郑冬天教授表示:“当年国内影院少,国家为了鼓励多造影院,所以在票房分账政策上向院线倾斜,制片方是比较吃亏的。现在影院已经在不少城市出现了饱和情况,分账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了,所以发行和院线打架是迟早的事儿,这个架早打比晚打好,最好能够打出一个沟通机制来。”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王凤林认为:“从去年开始,业内要求提高发行方分账比例的呼声就强烈起来。今年8月,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召开理事大会,大家都认为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在50左右才合理,准备择机提出,而贺岁档是个合适时机。”

当然,也有对发行方行为不满的,《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霖就认为:“电影制片成本提高,但电影的质量提高了没有?现在国产片的质量不堪一击,你们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反而想捞更多的钱,这样迟早会完蛋。”

电影导演们早对分成不满了,都觉得41:59的分成比例不合理,制片方承担最大风险却只分小头,只是制片方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现在有中影和世纪巅峰挑头,现在都纷纷站了出来。

冯小钢第一个出来发声:“我们现在的分成比例太不合理了,国外电影分账比例通常为50:50;我们现在是41:59;而且人家国外是不交税直接分成,而我们要先扣83个百分点,我们名义上是41的分成,实际上只有376,这公平吗?”

今年张艺谋要忙奥运会的事,没新画面什么事,不过向来高调的张纬平不干寂寞,也跳了出来:“提高分帐比例的事我已经做过了两次,这次终于有其他人站出来了。去年《黄金甲》卖给北美发行商,跟北美谈的分帐比例是我们65,他们35,然后随着影片票房越来越好,我就降低分帐比例,这样才是良性的。”

今年贺岁档的主力《投名状》的导演陈可欣表示:“提高分账比例会刺激提高影片质量,同时,只有提高影片质量让更多观众心甘情愿掏钱进电影院,提高分账比例才会更有意义。因为总票房高了,制片、发行和院线才能分得更高的利益。”

发行方认为院线赚走了大头,叫嚣着要多分钱,但院线方面觉得很委屈,我们成本也大,我们压力也很大,他们也纷纷通过媒体传达了自己的声音。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余超向媒体叫苦:“首都电影院建立初期影院的房租基本上只包含200万到300万元的保底费,再加每年10左右的票房分成,但2007年北平影院房租普遍涨到2006年的两倍。近两年,影院为争取用地,拿出20甚至更高的票房分成作为房租也非常普遍,我们压力真的很大。”

赵君也是同样的观点:“现在影城地租不断上涨,至少涨了3倍以上,中影南方新干线目前的月租大概是每平方米150元到160元;器材设备价格也在上涨,以前胶片机约为18万元一台,现在换数字放映机每台要38万元,数字放映机的氙灯一般只能放映2000小时,每更换一盏氙灯就需花费好几千元。”

新影联院线董事长姜光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0万元票房收入的影城并不多,中型影城的票房收入一年也就1000万到1500万元,除去300多万元的地租、500多万元的器材折旧以及200多万元的人力成本、200多万元的水电费用,最终获利很少。”

网友们本来是幸灾乐祸的看双方掐架,反正是看热闹不怕事大,觉得双方打起了最好,但很快有业内人士表示,发行和院线这张之争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转嫁到观众身上,电影票价可能会上涨,这下网友们也感觉到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