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凤巢道,“没有电子版,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齐轨:“没想到小封同学还这么传统呢。”
韩士群对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道,“小令,你辛苦点,明天休息半天,今天晚上全力打字,能打一万字出来吗?”
戴眼镜的令朝西自信满满道,“一万五都没问题的!”
“好,那你先忙,我也就放心你们几个,”韩士群递给他一个笔记本,“记住,这件事一定保密,我想石一拓一定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我们不妨让他先多笑一会儿!”
接着韩士群又问封寒,“小寒,你这篇长篇处女作写得相当不错,我没想到你远比我想象的要成熟,你想要什么价格?”
封寒忙摆手,“一家人还要什么钱的,到时候你们帮我找家出版社出了实体书就行。”
封寒说的真心话,这本书如果能像那个位面那么受欢迎,实体书的版税就够自己吃的了,没必要给雪上加霜的《萌芽》杂志增加压力。
韩士群却摆摆手,“因为庄御毁约,我们拿到了不菲的毁约金,所以资金反而比之前更宽裕了,所以你尽管可以大胆的说出你的理想数字,萌芽绝对愿意为有才华的有朝气的文字买单。”
他理解老韩这是千金买马骨之举,自己发财了,才能刺激更多和他一样的文学青年扎根《萌芽》,可封寒还是说不出口,“要不晚上你和我妈商量吧,反正赚到的钱也归她。”
“什么叫归我,我帮你理财而已,”梅凤巢哼了一声,不过她确实有点想法,“老韩,你对萌芽的预期销量是多少?”
韩士群想了想,比了一根手指,“十万!”
十万是一个比较高的预期,当初东扬文艺周刊从几万到10万可是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平均10万销量的杂志在婺城一市已经算是有些头面了,不过韩士群比当初的石梁起点要高不少,而且宣传势头更猛,发行渠道更完善,只要内容过关,十万未必不能期待一下。
“好,”梅凤巢跟老公算账道,“这样,我们小寒的稿费一期一结,第一期就算我们千字50好了,如果第二期发行的时候,第一期的销量超过了10万,第二期的就要涨价到千字100,销量每涨10万,小寒的稿费涨一个台阶,公平吧?”
“非常公平!”韩士群拍着大腿道,“如果萌芽的销量能够达到100万,给小寒千字1000的稿费,也是我们占了便宜啊!”
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算是两夫妻的对赌协议了,大家口头约定即可,见没自己什么事了,封寒把他的文房四宝抱进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