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因为感染人数相对少,而且发现的晚,所以各个病症时期的病例并没有齐全。所以无法对病症做一个综合的分析评定。
可秦宁实行了隔离之后,各个症状阶段的表现都能够被观察,所以才会有一个综合的直观诊断。
“秦将军,在疾病出现的初期,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咳嗽还有头晕乏力,属典型的风寒感染,这就说明病因的形成绝对不是通过饮食而形成的。再往下发展,就是上吐下泻,然后突然间生理机能丧失导致死亡,整个发病的全过程以此逆推,就是病因在空气中传播。”
秦宁想了一下,带着医护主官到各个不同发病症状的人群中去进行观测。
在发病初期的人群中,秦宁发现这些人确实是喉部和气管出现异常,跟饮食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而在逐渐加重的症状中,就出现了类瘟疫的症状。一直到最后,跟医护主官的分析严丝合缝。
这可是极端重大的疫情,秦宁马上命令在铜岭关一带洒下警戒线,让铜岭关以南的所有人群禁止到北方来。务必把疫情控制在铜岭关一线,不然,随着越往南人口越多,疫情就无法控制了。
做好隔离措施,秦宁拿着医护主官的药方,苦思改良之策。秦宁想了很多办法,终究没有进行改动。
治病药方,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无论理论上多么完美,有时候就是经不起实践的考验。
秦宁思考良久,决定还是仔细观察病人,然后再做改良。
疫情越来越厉害,仅仅过了半天,又有一千多人死去。
秦宁先从这些死人下手,选择了一个症状十分明显的死人,秦宁用神识对这人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探查。
死者的肌肉骨骼各处,没有任何的问题,大脑中的相关区域,也没有异常现象。有重大改变的地方,就是死者的脏腑器官。
秦宁对医护主官的药方做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份药方主体上是以扶正祛邪为主体思维的方药,兼顾了以激发脏腑潜能的药物辅佐,应该说,这个药方的整体思路是治标治本的良方。
如果病因真的是类瘟疫那种引发的病症,这剂方药应该是药到病除,不会出现那么高的转危人群和这么高的死亡率。
秦宁对死者的脏器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些脏器并不是因为精华耗尽而引起的衰竭,而是某些血管引起的栓塞,导致血液无法进入脏腑而引发的脏器衰竭。
这个现象,引起了秦宁的注意。他仔细分析了药方的每味药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引起这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