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眼前的模型和系统空间里的系统手术室里的实验体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只是3d打印出来的模拟患儿,血管里没有血液,一刀切下去手感也要比实验体略差。
但这都能克服。
关键是它是死的,心脏不会跳,手术最大难度部分无法进行训练!
“郑老板,您看看这手术您能做么。”陈副院长忧心忡忡的问道。
郑仁看着3d模型,也不犹豫,直接戴上无菌手套。
陈副院长怔了一下,郑老板把握这么大?可是下一秒钟她就苦笑出来。
郑老板没有拿手术刀开始手术,而是摸着3d模型,感受着触感。
这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在这儿看热闹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手术导航系统出现在临床,使得术前模拟手术成为现实。
只是那时候模拟手术要戴眼镜,体验一下手术的全过程。手感什么的全然没有,模拟手术也只是简单模拟一下,和实际手术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随着3d打印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术前模拟设备也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眼前这种带着内脏、器官的模拟患者,估计会在十年内逐步走向临床。
到时候什么大体老师都不重要了,一切都3d打印。
只是现在来讲,这种模型的费用昂贵,而且国内的医生时间有限。
每天正常手术都做不过来,谁会在术前先尝试一下3d打印出来的模拟手术呢。
帝都的患者像是潮水一样,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一台手术。
罕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无法代替常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