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我心境有所缺失状态下,不会对身外事有丝毫兴趣,甚至这一生行来,所有修炼相关资源,也均为师兄一手扶持。但末法大劫存在意义,已是远远高于个人寻道本意,见证与参与之念,一旦实现,恐怕要抵得过数千年苦修。”
“而且从你身上,我见识到那种传说中真正大义如德厚流光,你所行砥节奉公行举,迂诚足以矫世,仿佛眼前迷蒙一片中徒然生亮。于是,我想看到光亮之后有何存在,仅此而已!”
刘君怀摇头叹声道,“既然如此,作为后辈晚生,也就不敢再多做厝言,哪一日您老改变主意,再做商议!”
他心内明知,显然富阳州已心存身旁侧护之念,一心为着自己今后安危着想,以此人一贯固执性格,怕是再难劝阻。
此时咎宜人与水良骏来到,之前刘君怀关于寻道与天地之间观点,令他二人心内顿生冥想。
短短时间,他们便已醒悟,追道与寻道为两种证道理念,往往寻常人等将上天视为无上高远崇伟,将身心交由天意,实际上自身本来意志,已被天意相行把持。
而刘君怀对于寻道理解,虽同样出乎于对上天意志无限遵循,但也建立在本心基础之上。
以自我为主,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认知,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一种固守,而非将此交由天意来掌控。
便是那无比崇尚上天存在,也一样被刘君怀视为辅助力量,正如刘君怀修道理念,只是为着道义至理向往,而非单纯全身心归属道教。
那等归属涵括自身一切所有,虽本心不至于缺失,但同样在明察之资、仁义之志方面,缺少了个人理解。
奉承天道解意,与遵承有本质上区别,一字之差,千里之谬,看似毫厘,实则质变。
但未有极深天地感知,理会不到其中差异,一旦其中冥微可查,本心浸没已久,已是不可剥离。
正是刘君怀略略数语,令二人犹若恍悟,自身心境立时有所感悟。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水良骏向刘君怀赞道,“难怪上天意志会垂范与你,但因你心内超绝意志秉执。行事不以利欲而往,做事不违本心,实际上与天道一心维系并不相悖,之前我却是有些模糊认识了!”
刘君怀笑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梦想。说来简单,但梦想这东西终归是华丽而脆弱,在滚滚红尘面前,一介凡人想要凭借孱弱肉身,去守护自己梦想,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