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你问我这是不是佛,我自然是回答这不是佛,可若是普通香民问我这是不是佛,那我就会回答这是佛。这便如你是佛,我也是佛。”
布施和尚开怀大笑:“哈哈哈,有趣有趣,可是有一点洒家不同意。我是佛,你不是佛。”
白庸微微一皱眉,略一思索,便舒展笑道:“的确,我是佛,你不是佛。”
“白施主,方丈已经在文慧殿等候,请随我来。”之前通报的看门僧回来禀报。
“这就来,大和尚你……”白庸转身,发现早已没了布施和尚的身影,心中略有所思,然后跟着僧人进入禅音寺内殿。
第二章 慈海禅师
白庸跟着僧人进入禅音寺内殿。跟外殿的俗尘喧嚣不同,内殿中充满一种祥和恬静的气息,偶尔会有一阵古铜钟鸣远远传来,洗涤心灵。
不过禅音寺的环境布局同玄宗又有几许不同,玄宗主要以自然为主,随处可见珍禽走兽,除了房间庄园,草木树藤也是任凭生长。而禅音寺内就很难见到人以外的生灵,花草也不多见,主要还是大型的树木。
特别是途中经过练武场,在大青石铺地的巨大广场上,数千武僧一齐练武,舞棍挥拳喝气发出的声音交杂在一切,宛如风暴一般,动人心魄。而在习武场的四周设下了束音阵法,让声音无法出去,反弹回来不停回荡,让人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影响着震荡起来。
白庸知道这是一种高明的修炼手段,是模仿雷音洗髓,利用人练武时发出的声音来淬炼的肉身。
这样情景在玄宗可见不找,特别是几千人散发出来的精气聚合起来,形成一道笔直的宏光,直冲苍穹,将天上的云朵都冲散开,形成白云漩涡的奇景。
这样一路穿过寺殿,好一会才来到文慧殿前。在文慧殿门口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下联是“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这幅对联的由来还有个小故事,据说是一名精修儒学的大学士不喜禅音寺对佛学的积极传播,特意写了这么一幅对联来讽刺。
上联中日落香残,即为“禾”,扫去凡心一点即为“几”,合在一起就是“秃”。下联中炉寒火尽,即为“户”,须把意马牢拴则是“马”,合在一起就是“驴”。上下联合起来就是“秃驴”,显然是骂人的话。
然而慈海禅师看了这幅对联,也不生气,反而挂在了文慧殿门口作为门联。这番巧妙的应对,特别是挂于文慧殿,用意双关,令人不由得钦佩佛门高僧的心胸与智慧。
白庸踏入殿内,就看见慈海禅师与之前的布施和尚坐在蒲团上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