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页

李贤则来到书房开始忙碌了。本来呢,李贤不准备弄个书房的,但后来却发现,书房还真是君王必备的小空间之一。

‘股票发行很好。但有一点小问题,监督还有待加强。’

‘纸币在安阳城和北斗城内,已经处于主导地位;王国其余地方,百姓也渐渐适应纸币。但纸币造假行为开始出现。需要加强立法、加强打击力度、加强纸币防伪。’

“全国铁路建设……”

‘全国公路建设……’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

矿山、工厂、法律增加……

李贤忙的抬不起头来,这还是相关官员经过整理筛选的。应该说,因为充分放权,各级官员将事情处理的都很好,只需要李贤最终签字批准就好。但李贤也不是签字盖章的机器,有些东西总是需要做出判断的。

比如,一段长达两百公里的铁路公路干线,必须要经过一片肥沃的良田,这一段交通建设很重要,无法避免;但如果建设成功,又会将一片肥沃的平原分成南北两片。而这一段交通,又将连接未来的‘商—赵大动脉’。

如今,交通部门和农田水利部门的官员,吵得不可开交。

“这帮笨蛋,用高架桥啊!两百公里长度,全都用高架桥。”李贤想都不想就要签字。

董冠武小心的提醒,“贤王,如果用高架桥,费用可能增加十倍以上。两百公里长度的高架桥,技术难度相当大。”

李贤犹豫一会,终于还是做出了批示——“技术难度大,就升级技术。至于说费用,总比破坏环境、影响以后发展来得强。钱没了可以再赚;环境被破坏了,却很难恢复。想要恢复环境的代价,可能是千倍万倍,还不一定能复原。”

想了想,李贤忽然说道,“董冠武,你去各级部门传个口谕,以后建设,尽量不要破坏环境。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美化环境,与自然和平共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取的、是饮鸩止渴的。看看曾经齐国那里,已经有不少农田因为过度开垦而贫瘠,这就是警示。”

董冠武眨眨眼:贤王,那主要是干旱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