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要你在各地建藏书楼,只要是读书人,便可以免费进去读书,但有条件。想要进楼中要么去学堂讲课,要么拿出楼中没有的书来供咱们复刻,若是都不愿,便替藏书楼抄书。”
这一来鲍康又有些眼红了,他那物流归根结底是获利的,宋钱这个可真是大功德了。
宣和一眼看穿他的想法,又道:“我既然叫你们一起来了,自然不是要你们分开做这事的,这两件事,你们一起做。”
杂货铺在鲍康手里,但宋钱走南闯北比鲍康更清楚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他俩不光是手上的掌握的生意可以互通有无,连性格也十分互补。
宋钱人高马大的,像个冒险家,很有进取精神,不停地为宣和开拓新的业务,鲍康就是很典型的商人,两撇小胡子,挺着大肚腩,脸都是圆圆的,脸上仿佛都写着:和气生财。
“这个藏书楼也不必咱们一家建,可以因地制宜找当地的地主官绅一起做,不必太过拘泥,这些你们比我了解,看着办就好。另外这件事既然做了,求的就不是利,不要本末倒置了。”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东家大善。”
宣和看着他俩有点纳闷,不是第一次了。皇帝上朝的时候也是,山呼一样的“圣上英明”,这些人是怎么做到这样异口同声地拍马屁的?
他怎么从来就没有跟人想到一起去过?
谢淳整日都呆在府上不曾出门,孔明知道王爷在等人,不过一直没有等到。他有些发愁,他的想法跟宣和一样,趁着寿宴,正好请些人来聚一聚,即便请了人不来,也能探出个态度来。
偏偏王爷只给小郡王一个人发了请柬,小郡王也意料之中的没有来。
一个上午,王府的门只在几位皇子送来贺礼的时候打开过,郡王府连份贺礼都没瞧见,一直到过午,郡王府才终于来了人,送礼来的。
管事将礼单呈上来,谢淳扫了一眼就知道是随便准备的,和前面几个没有任何区别。
谢淳将礼单压下,思索昨日宣和说的话,或许他不该应下。
宣和自己瞧不见自己的表情,他却能看到,像是小时候同他换糕点的样子,眼神带着自己都不知道的祈求,偏偏神态语调中又含着隐隐的威胁。
你敢不答应试试?
若是不答应他会如何?谢淳至今都不知道。宣和说出那番话,他就鬼使神差地应了好,同从前一般无二。
第37章
谢淳送来的东西很杂,不好入库,宣和干脆亲自整理起来。箱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有些小玩意儿确实很有趣,宣和看着看着还会停下来研究一番。
宣和拿着一只草蚱蜢研究了许久才确定,它是真的不会叫不会动,上面没有任何机关,就是一只平平无奇的草蚱蜢,这玩意宫中不是没有,而是宫中的太过精巧,宣和幼时见过的没有一只是这样粗陋的。
这些小物件虽然粗陋却充满童趣,宣和还在箱子里找到了泥人木偶,这泥人比蚱蜢还糙,两只眼睛居然不对称,也不知谢淳上哪找的。
除了这些寻常街头随处可见的小玩意,还有不少玉制品,基本都是暖玉,品相还不错,宣和回忆了一番,凉州附近有玉矿么?
还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棋盒,宣和到处看了看没看见第二盒,什么意思?送棋子只送一盒?
宣和打开棋盒看了一眼,是白棋,怎么又是白棋?他盖上盒子正准备放回去,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从棋盒中抓了一把棋子。
羊脂白玉。
这一瞬,他以为自己看错了,仔细对着光看了看,又用手指腹摸索片刻,还真是。
宣和有点不敢置信,180颗棋子难道都是和田玉籽料?他看了看礼单,确定上面只写着:棋子一盒。
谁知道是这样一盒棋子?
有些人表面上穷得连衣裳钱都要省,实际上却能一声不响地拿出来一整盒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算不得什么,但是拿出一百八十颗籽料就为了制一副棋,这样的事宣和也做不出来。
他叫林安准备的寿礼不过是常规,而谢淳送来的这些,不说这价值连城的一副棋,单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
一对比就显得他有些敷衍,还不等价。
不过他们之间,也不差这一桩了,算不清,就不必算了。如今补救也来不及,他自然知道谢淳给他送那一张请柬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