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你能以常理来推断?在过滤器出现以前,谁能预想到,短短两年,它就能促使全球数十个国家通过‘零排放’的法案。”

“额……”

“……”

讨论的风向。

一下子就变了。

那位头发花白的副理事长也没多说什么。

更没有参与讨论,怎么说呢,这种事情本就模棱两可,并没有绝对的答案,自己只是发表以下意见,没必要逼着所有人去认同。

就在这时候。

又一位副理事长开口了。

“其实,我觉得并不用太悲观。”

“为何?”

“我们所走的路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推动各国在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公园,生态保护区建设等等。”

“而缅亚环保科技公司,则是以技术的形式,来解决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走的其实是不同的道路,这样一来,其实更加细分了捐助群体。”

“捐助他们,主要是想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捐助我们,主要是希望通过人和项目的手段,来达到相应效果。”

“他们的捐助者,我们很难抢过来,我们的捐助者,他们也难以都抢过去,所以,与其纠结这些,还不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一个新进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