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页

《1942》当然是好电影,立意深刻,揭露人性……

但在一部喜剧电影现象级起势之后上映,注定了悲剧!

……

沈梦溪不爱跟京圈那帮人混一块,最主要原因:这帮人爹味太浓!

优越感溢于言表。

可能是老北京特产,深受贵族文化熏陶,总认为自己个大院子弟,看不上院外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冯晓刚的人生的轨迹,在《手机2》之前,典型的华娱文男主角人设——除了长相。

你看啊,华娱文男主角,出身一定得平凡……

然后才能我命由我不由天,实现屌丝逆袭!

这中间,一定得有专业提供打脸的配角,比方说汪朔、马未都之流。

现实也一样,就你看那几年的新闻爆料,汪朔人前人后提起冯,总是高高在上的口气,好像作为一个多年没有成型作品的作家还能一直给人家一个一流导演当人生导师似的;

马更是多次公开的拿冯年轻时跟他们胡混时的那些低三下四的姿态说事儿。

这个事儿除了能说明这个圈子的封闭和冯当年的处境,也是他们让外人不齿的一个原因——他们看人就是看出身,冯的父亲算不得什么高干,而且很小就和母亲搬出大院了。

如果你说冯是因为“会说话”、“察言观色”、“永远做末座儿”、“有眼力见儿”被你鄙视,那没得说,因为很多人就不喜欢这种曲意逢迎的人;

但是你仅仅因为他原来住在大院里,后来搬出去了,或者家长地位不如你家长高你就看不起他,是不是有点儿操蛋?

活在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