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李土豆也认出了张弛,主动向张弛挥手:“张老师好!”他一喊,几个孩子都跟着一起叫老师好。

张弛也笑着跟几个小孩子打招呼,开车的老者是李土豆的爷爷,也是四方坪饮马村的老支书,车上几个孩子都是他的孙子孙女,老支书听说秦绿竹是新来的支教老师,马上热情地邀请他们去饮马村做客。

车是没办法直接骑到饮马村里面的,因为饮马村在半山腰,老支书引着他们在一片空地上停了车,指着右前方用山岩砌成的台阶道:“不远的,十多分钟就到了。”

李土豆走过来很热情地要帮张弛背包,张弛摸了摸这小子的脑袋表示不用。前往饮马村的阶梯很陡,而且非常狭窄,如果两个人对面通过就得侧身而行。

老支书走惯了山路,大步流星地在前方引路,秦绿竹也是经常户外运动,跟得上老支书的脚步,几个孩子蹦蹦跳跳,一边走一边闹,根本感觉不到疲倦。

张弛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最后,他确认了一下时间,老支书说得十多分钟是十九分钟,而且这十九分钟是人家走,换成他至少还得加上十分钟。

张弛来到饮马村村口的大槐树前,单臂扶着树干喘了一会儿,几个小孩子都围着张弛笑。

张弛听到快门的声音,抬头望去,却是秦绿竹用相机将他的窘态记录了下来。张弛的体力没那么差,主要是被秦绿竹狂野的驾驶风格吓得腿软,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居然拍我?我那么好欺负吗?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老支书家距离村口不远,他把两位贵客请到了家里,家里也没有青壮劳力,只有老支书两口子,他们都已经年过七旬,两个闺女都嫁到了外县,三个儿子如今都去了珠三角打工,剩下的这六个孙子孙女全都跟着他们生活。像老支书家里这种情况在四方坪非常的普遍。

张弛喝了一大碗地道的山野茶,感觉精气神渐渐得以恢复。

秦绿竹向几个小孩子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们的基础都很差,不由得有些失望。

在老支书看来,这些孩子早晚都要离开的,比如说他的六个孙子,有两个会在开学后离开,跟着父母去南方上学,现在国家入学政策对打工者也有所倾斜,让孩子有机会跟在父母身边读书。

秦绿竹通过和老书记的交谈发现,他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并不看重,根本不在乎这些小孩子的成绩,他们之所以让孩子上学,一是子女的要求,二是因为两位老人的精力实在兼顾不了那么多的孩子,送去学校至少有老师帮着照顾。在他们的眼中,学校就等于托儿所,能帮忙看看孩子就行,没指望他们能教出花来。

秦绿竹提起学校的厨房因为下雨坍塌了,希望老书记能帮忙找人修复一下,老书记表示现在正在农忙,村里实在抽不出人手,要不等过阵子再说。

秦绿竹满腔的热情很快就变得意兴阑珊,她能够感觉到老书记表面热情下的淡漠和戒备,老书记显然把他们当成了外人和过客,表现出的热情只是出于基本的礼貌。

她又家访了几家,发现每家人的态度都透着陌生和冷漠,秦绿竹在红星小学的支教生涯还未开始就受到了挫折。

虽然老书记挽留两人留下来吃中午饭,可秦绿竹还是婉言谢绝了,推说还要去其他村里看看,她和老书记聊天的时候,张弛也没闲着,去村里买了一袋大米,一袋面,还有一大包煎饼,煎饼的最大好处就是能长期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