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页

想起1月28日的录制工作,郭儒明问道,“胡主任,您的那位朋友袁主任怎么样了?”

“他啊!”说到袁主任,胡主任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袁主任已经度过了危险期,我已经有3天没关注他了。”

没关注,不代表着冷漠。

最近一直在天河市奔走,郭儒明渐渐了解了医疗行业的一些潜规则。

就像是很多患者谈论医生护士在手术台上聊天一样,如果气氛很轻松,大家说着中午准备吃什么、说着周末科室聚餐,那意味着手术只是简单的“工匠”活儿,没什么不可控的因素。

可一旦所有人都不说话了,连大气都不敢喘,那就意味着事情大条,开始不可控。连巡回护士来回送东西的脚步都轻巧起来,生怕弄出一点点声音,引来主任的大骂。

同理可证,如果胡主任每天都要看袁主任的各种化验回报,这不意味着他关注他的病情变化,更可能的情况是意味着袁主任的病情不可控,可能要上呼吸机乃至eo。

看都不看,问都不问,袁主任估计没什么事儿,眨眼就要出院。

这就好,郭儒明长吁了一口气。

“从他连续三次阴性开始,就已经把他给忘了。”胡主任笑道。

“您要多注意休息,感觉……还是回家休息两天,病好了再来上班也行。”郭儒明建议道。

“没事,就是低烧。”胡主任道,“核酸、咽拭子检查都是阴性。我回去也睡不着觉,在医院心里踏实。”

“现在物资怎么样?”

胡主任看了一眼摄像机,郭儒明打了个手势,摄影师把摄像机关上。

“物资比从前好一些,但还是有些紧张。”胡主任道,“郭导,我跟您说个秘诀。”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