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玉屋子内用了午膳,刘封又回到了书房中。坐下来后,就吩咐了士卒,去找一个小吏过来。

那小吏叫做焦祥,土生土长的江夏人。是伊籍亲自发觉,提拔上来的。年纪虽然只有二十余,但是处事圆滑,相当沉稳。

刘封打算派遣此人去准备聘礼,并且押运聘礼去襄阳。

不久后,焦祥走了进来。脸上透着沉稳,眼神锐利,脚步不急不缓。

“拜见主公。”待走近刘封后,焦祥拜见道。

“嗯。”刘封嗯了一声,看着焦祥,道:“我要委派你去准备聘礼,并且押送前往襄阳。”

“主公要大婚?”焦祥立刻察觉出了刘封的意思,不由心神震动,这可是大事,不管是对刘封自己,还是江夏都是大事。

对刘封来说是终身大事,而对于江夏来说,也是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有大婚就会有嫡子,有嫡子就是有后。虽然现在刘封还是年纪轻轻,刚过二十,但是有后,和无后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概念。

有后就意味着刘封所创造的势力能够延续,这是异常严肃的问题。

焦祥不由挺直了身体,沉声问道:“不知是何家?”

虽然在问,但是焦祥心里倒也不认为刘封要娶的女子是什么高门大族,襄阳那些大小家族谁不知道,刘封与刘表只是面和罢了。

是处在僵持阶段的两个势力。身为襄阳人,能与刘封议定婚事的,应该是一般士族。

虽然如此,焦祥仍旧为这个使命而感到荣幸。

“襄阳蔡氏,黄氏。”刘封很平静的吐出了这几个字。

但是听在焦祥的耳中却犹如晴天霹雳,蔡氏,黄氏,普天之下,这两个姓氏很普通,但是放在襄阳,而且是士族的就只有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