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侯这两个字眼太过显眼了,孙绍还是孙策之子。再保留这个封号,就有点危险了。所谓防范于未然。
这封号变一变,是极有必要的。
对于太史慈的尊崇孙策的态度,寇封也不介意。唯有眷恋故主,才能更忠心于今主。没有什么人比忠义的人更可靠的了。
“多谢主公。”太史慈心下也是一松,很觉得满意。事到如今,江东必亡了,再也无有振兴的可能。
太史慈也知道保留吴侯的封号是在害孙绍,居上庸为侯。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了。
“好。”见太史慈已经表态了,寇封心中大爽,当下也立刻下令道:“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太史慈立刻神色严肃,抱拳道。
“命你返回攸县,统属旧部,整合庐江,以别部兵马北上九江,与我大军会合。”寇封下令道。
“诺。”太史慈应诺道。
随即,寇封下了文书,封太史慈为讨逆中郎将。封了守攸县有功的霍峻为杨威校尉,封了周顺为果毅校尉,率领别部兵马北上宛城并入徐庶麾下。
宛城虽然临近许都,作为一个威胁北方的重要力量的存在。是极有战略地位的,但是它同时也太靠近中原了。
随时可能受到曹操的打压,非常的危险。
所以寇封派遣了稳重的徐庶率兵五万镇守,但是还是有点不放心。如今长沙已经平定,太史慈已经归降。
那么作为别部屯在长沙的霍峻所部数千人再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了。北上去帮助徐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寇封草拟好了文书以后,太史慈就怀揣着文书,单人匹马去了攸县。相信过不了多久,太史慈就会重整旧部,北上九江作为楚将,攻打孙权了。
以寇封的估计,大概不下八千精兵。
猛将一人,八千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