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两个人四目相望,表情都有点无奈。

刘瑾认得的人除了太监还是太监,对了,陕西老家还有个会种庄稼的哥哥。杨凌呢,杨凌认得的人倒不少,交情够深的少,够资格当大学士的更少,人到用时方恨少啊。

旁的奸臣都是身边一群野心家,排挤忠臣就是为了谋权夺位、安插亲信,这两个奸臣却为把空位留给谁发起愁来。

两人一时无言,只听到车轮辘辘,马儿萧萧。杨凌状似闭目养神,在心中一遍遍过滤着能想得起来的人选。刘瑾却坚信无利不起早,很快就会有一群人聚拢到自己身边。

杨凌说的对,自己好不容易爬到内相的位置上来,可不能再给人机会把自己压下去,一定要尽快提拔亲信,将内廷二十四监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京师北门外送客长亭,马文升、韩文、王华等近百名官员置酒送刘健、谢迁两位大学士还乡。明朝的制度,不论任何大官,一经罢职,是不能再住在京城里的。

不过回乡的大臣,朝廷亦很优待,赐敕慰谕,家眷准予利用公家的驿站还乡,地方官按月供给银米及夫役。这些优待,正德皇帝倒是毫不吝啬,照样赐予两位还乡大臣。

秋风萧瑟,原野凋零。刘健望着旷野中一片凄凉,捻须向前来送行的诸位好友同僚苍凉地一笑道:“三月时老夫与家人尚赴此地踏青,如今却是一片枯黄了。”

众大臣望着一袭布衣的内阁首辅,黯然不语。谢迁喟然长叹道:“大地苍凉尚有回春之日,眼看着江山社稷不知败在何人手中,奸佞当道,朝政日非,老夫有负先帝之托,真是愧恨已极。”

众人听了不禁暗暗叹息,都佥事吕翀恨恨地一击掌道:“空叹息又有何用,不如联络百官,再次劝谏,大不了我等一起还乡归故里,如何?”

吕翀目光灼灼扫处,有的官员摩拳擦掌以作应和,有些却假意瞧向他处,或借举杯饮酒之举避开了他目光,吕翀瞧得心中大怒。

他正要再做言语,刘健已含笑说道:“罢了,时也命也,想是我大明该当有此一劫,善恶有报,天地有知,四时轮序,纵然雪遮穹庐终有春回之时,那些奸佞又能猖狂多久呢?”

一个面目黎黑、精神矍铄的大臣上前一步道:“首辅大人,吕大人说的是,我等百官再次进谏,未必没有一搏之力,两位大人何以单独上书,以致为奸佞所乘?”

刘健一看,是一直在陕西督理马政,被自己调回京来晋升右都御使才一个半月的杨一清,不禁欣慰地一笑道:“应宁有此志向,老夫心中大慰呀,如今八虎势强,老夫和谢老是身在其位,明知不可为亦要为之,你们还该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以待陛下觉悟时一举擒贼,且勿学老夫两人呐。”

杨一清刚从陕西回来,对于杨凌毫无印象,民间百姓传诵朝廷官员的事迹大多是些奇闻逸事,杨凌进京不足一年,惊奇之事不胜枚举,在士林中他虽臭名昭著,但在民间印象极好。杨一清平素毫无官架子,常与百姓打成一片,所以对他的观感也不错。

听了刘健的话,他不禁扼腕叹息,心道:“八虎京中为患,杨凌远在江南,若说是他指使,未免有些牵强,如今看八虎步步为营的计谋,以及司礼监戴义的供词,东厂范亭房中搜出的往来书信,可见这杨凌也是被人利用而已。如果朝中百官全力攻吁八虎,把执掌内厂大权的杨凌引为助力,何至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