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此时,督察院的御史言官们正在办公,他们的职务可以说忙,也可以说轻闲的很,全看你是否用心政事,若是两眼望去,一派清明太平,那自然手中无事,不过是每日喝喝茶水混日子罢了。

刘瑾专权后,瓦解了科道言官的势力,科道官分为三派,一派是清流,刘瑾势大,只能暂时隐忍;一派尸位素餐的混日子,指望哪天能捞个外放的差使攒笔养老银子就可以安安稳稳等着朝廷照例致仕慰留,加一级官回乡养老了。

第三派就是野心勃勃,不甘冷落,而投到刘瑾门下充当吠月之犬的败类。不过,如此一来,士林侧目,立即被其余两派孤立起来,被唾沫星子淹的味道并不好受。

自宋以来最重礼法名教。对于读书人来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大”。士人,尤其是算得上士林清流榜样的御史官和翰林官,投靠刘瑾一个宦官和妇人失节没什么分别。因此杨凌对科道下手,有的人兴奋,有的人忐忑,诸王馆再次成为众人瞩目之所在。

忽然,安静的都察院内一片骚动,闻声赶出门来的御史们发现督察院冲进来一支奇怪的队伍,一大群公子哥儿,手里提着水火棍和镣铐,领头的还拿着拘人的火签,嘻嘻哈哈地冲进院子,根本不理会门口守卫的阻挡。

监察御史陈仲昆蹙着眉头迎上去,忽然觉得头前那个少年比较眼熟,仔细一瞧,认得是安国侯府的小侯爷洛有为,忙一拱手道:“小侯爷,你们这是……这是做什么?”

洛有为嬉皮笑脸地道:“那个那个……那个什么,嗳,什么来着?”

他说了一半就扭头问旁边的人,建昌侯张延龄之子张肖祖才十三岁,所以还比较听话,杨凌的事记的挺清楚,忙答道:“是御史李通秦。”

洛有为忙笑道:“对对,李通秦,叫姓李的出来,经本官认真查证,此人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奉威国公爷之命,要拘此人前去调……调什么?”

张肖祖又答道:“调查取证!”

“对对,调查取证,赶紧的,不要耽误本公子办差。”

李通秦?那是刘瑾的干儿子呀,刘瑾现在收了七个干儿子了,李通秦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年纪只比刘瑾小了五岁,却不知廉耻,甘拜一个权阉为干爹,不过这份关系一拉上,对他确实大有助益,在督察院,就是左都御史都不敢轻易得罪他,杨凌第一招就拿他开刀了?众御史言官顿时哗然:杨国公果然就是冲着刘瑾去的。

陈仲昆一听,立即幸灾乐祸地往人堆里一指,说道:“这位就是李大人。”

洛有为晃着肩膀走过去,上下打量几眼,问道:“你就是李通秦?”

李通秦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事犯到了杨凌手上,他脸色涨红地道:“不错,本官就是李通秦,本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小侯爷以何罪名抓我?”

“不是抓,是调查取证,”洛有为不耐烦地翻了翻白眼儿:“本官经过缜密调查,认真取证,你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奉威国公之命……”

李御史冷笑:“缜密调查、认真取证?小侯爷,刚刚的你可连我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