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蔡邕搓了搓手,连声称赞:“奇才,奇才,我学书多年,自问有所小成,可是看了你的书法之后,真是大开眼界。你刚才看了那碑上的书迹,可有什么意见?”

刘修汗颜,心道蔡邕号称是东汉最全能的学者,不论是经学还是杂学,或者是书画,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现在居然向自己这个冒牌货请教,这可有点……有点吃不消。不过,他心里也有数,蔡邕的功力肯定深于他,但是他毕竟没经过那些演变,也没有见过那么多书风各异的书迹,眼界在比他差一截,而且这时候的书风刚从篆隶中化出楷书,规矩远大于气韵,不管是谁的书法,在韵味上总是偏向于庄重肃穆,一看到他那妍丽的书法自然觉得眼前一亮,蔡邕也不例外。

“先生书迹,功力当世第一。”刘修先真心诚意的赞了一句,然后又说道:“入而能出,收而能放,方入自由之境,先生是将出未出,将放未放,只差一重纸罢了。”

蔡邕捻着胡须,想了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深的看了刘修一眼,便转过头对卢敏说道:“你父亲不在洛阳,也没想到你们会来。这样吧,你先去见你阿母,上书的事,我再想想办法。”

卢敏躬身答应。

蔡邕又对刘修说道:“我听子行说,你有心向学,只是前段时间忙于军务,学问有些耽搁了。如今到了洛阳,没什么军务打扰,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尽可到太学来,那些经籍都刻在石上,随时可以揣摩,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问我。”

“那实在是太好了。”刘修连忙致谢。

“不要急着谢我,我也是有私心的。”蔡邕笑了笑:“不瞒你说,上次看了书札之后,我就想把你找来。你看这么多要考校的文章,我是忙得头晕眼花,偏偏还有那么多谀墓的文债要还,现在好了,这些文债,你可以帮我代笔誊写,想来那些人也不反对。”想到得意处,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的声音非常清亮,犹如琴音一般,听起来非常舒服。

刘修愕然,正准备谦虚几句,蔡邕打断了他:“子干和我是莫逆之交,你既然是他的弟子,我趁他不在,使唤使唤你也不算过份。你要是没什么意见,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对了,子行,今天晚上我在府中设宴为你接风,你们几个年轻人一起来。孟德,有空的话,你也来吧,我就不专门派人去请了。”

曹操大喜,连忙应道:“先生有约,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哈哈哈……”蔡邕大笑,拿起笔,也不客气:“你们先去忙吧,有什么话晚上再说。我手头事情多,就不留你们多坐了。”

卢敏起身和刘修一起告辞出门,曹操也跟着出来,一起向外面走去。他心情非常不错,和卢敏、刘修亲热的说着话,言语之中还有些奉承的意思。卢敏无所谓,觉得理所当然,刘修却觉得有些异样,本以为曹大奸雄应该是霸气侧漏之辈,却没想到会用这种口气和他说话。他随即想到刘备,那个大英雄虽然外向开朗,可是说实在的,要说他以后能成就一番事业,特别是三分天下,大概连李定那个大名士都不信。

许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概也没想到这个奸雄居然会夺了汉室江山吧。

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他们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以后会走到哪一步,现在的曹操只想做个名士入仕,而刘备不过是想入太学,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以后谋个一官半职,能超过他爹刘弘的县令级别,他大概也就满意了。谁要告诉他们“你们以后要三分天下”,大概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人疯了,要不就是想陷他们于大逆不道。

那我呢?刘修忽然想到自己,我如果投身仕途,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挽大厦于将倾,或者成为逐鹿的群雄中的一员?

刘修正在意淫,忽然听到前面一阵喧哗,抬头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几十个书生模样的人扭打在一起,污言与秽语共舞,石头与棍棒齐飞,不远处还有更多的人正在涌来,如果不是穿了儒衫而是赤膊,就和香港电影澡的蛊惑仔没什么二样,大有血战一场的架势。

“怎么回事?”刘修和卢敏异口同声的问迎上来的刘备、毛宗。刘备来不及解释,拉着他们就跑,一边跑一边说道:“快走,快走,这帮书呆子疯了,为了几个字的解释,居然不顾斯文,打起群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