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王允等人点头应是。

“这样吧,我们以战代练,先捡容易的啃,积小胜为大胜,等把牙磨利了,再啃硬骨头。”刘修打定了主意,偏过头看着他们:“如何?”

王允笑了:“大人所言,正合我心。”

韩遂和袁绍也点头应是。

“既然如此,这两天就不要刺激羌渠了。”刘修有些无奈的笑道:“大敌当前,还是先压压火气的好。”

王允不以为然,没有吭声。韩遂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袁绍却非常赞同刘修的意见,他也觉得这时候再搞意气之争没什么实际意义。

“诸位去准备吧,我还要想想明天怎么应付羌渠。”刘修叹了一声,心里很不爽,看着匈奴人不顺眼,可是又不得不笼络他,虽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也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可是一想到要对匈奴人说好话,这心里总不是滋味。

袁绍等人相继告退,正准备转身出帐的时候,刘修说道:“子师,我知道你文武双全,从太原和雁门招的兵,暂时就由你率领吧。”

王允大喜,再次拜谢:“多谢大人。”

刘修转过身,严肃的说道:“子师,本初,文约,你们都是难得的将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希望我们这次能打出长水营的威风,打出汉军的威风,不仅要让鲜卑人我们汉军不可侮,还要让匈奴人知道,我们汉人的刀依然锋利!”

王允三人收起了笑容,齐声应道:“喏!”

送走了王允他们之后,刘修还是有些难以平静,沮丧、气愤、不甘的情绪混在一起,让他有些心烦意乱。当年汉武帝六十万边军,匈奴人望风而遁,如今汉人人口六千万,边军的人数却不过万余,还要依赖当年的敌人来打仗,这是胜利?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无数像蔡邕那样的儒生夸耀过光武帝的文治胜过了汉武帝的武功,甚至连张奂这样的名将也有这种想法。

不错,用匈奴人来守边,的确在经济上很合算。别看大汉一年赐给匈奴人近两亿钱,可是两亿钱要养兵,绝对养不起这么多人。每个士卒每年最基本的开销都在六七千钱以上,如果发生战斗,费用更是直线上升,两亿钱也就是养两万兵,可是两万兵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能因为花钱少,就把边防的重任放在匈奴人的肩上吗?匈奴人可不是讲信誉的保安公司。再说了,听说过公司请保安的,没听说过一个泱泱大国把国家安全交给雇佣军的。

刘修背着手,在帐内来回踱着步。

“大人,你心乱了。”一直站在角落里的王稚忽然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