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佗摇了摇头:“不在,阿叔和刘季分兵去打外城阳了。”
共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项梁这个时候还分兵去打什么城阳,攻什么定陶?趁你病,要你命,章邯军败,不趁这个时候把章邯彻底干掉,还等什么时候?打定陶?脑子坏了吧?
项佗见共尉脸色惊诧,还以为他被项梁的战功给吓住了,暗自得意的一笑,拱拱手说:“君侯,我还要去拜访一下几位朋友,就不多打拢了。对了,这位是周将军派来的使者,说有事要呈报君侯。”
项佗走了,那个站在他身后一直沉默不语的那个中年人上前一步,冲着共尉和张良各施一礼:“阳武陈平,拜见君侯、司徒大人。”
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四节 阳武陈平
共尉一下子愣住了,刚才对项家人的想法一下子抛到了后脑勺后面,他看着这个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年青文士,一时居然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那个七出奇计的陈平?汉初有三杰,里面没有陈平,但是陈平的名声够响,并不下于三杰中人。
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家里算不上有钱,基本得靠地里刨出来的那点钱过日子,不过他有个好兄长陈伯。陈伯虽然自己不识字,可是他觉得自己这个弟弟长得好,又聪明,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不会像他一样是土里刨食的命,所以他省吃俭用,供陈平读书。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注意爱护陈平的面子,他的夫人因为看不惯陈平成天不干活,说了几句牢骚话,就被他给休了。在兄长的关照下,陈平读了不少书,特别喜欢黄老学术,结交了不少文人隐士,眼界开拓了,志向也大了,他想游历天下,增长见识,可是凭陈伯的本事,已经做不到这些了。正在他为难的时候,一个大好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
户牖乡有个富人叫张负,他有个孙女,出嫁了五次,都是刚刚嫁出去不久,丈夫就死了。大家都说她命太硬,谁也不敢娶。但是陈平却看中了张家的家财,如果他能和张家结亲,他就可以得到资助出门游历。有了这个想法,他就特别留意和张家接触的机会。有次邑里大丧,陈平去助丧,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张负见了几次,就记住了这个身材高大、白白胖胖,一点也不象穷人的陈平,就示意陈平留下,然后跟着陈平一起回家,到他家里看了看。陈平这时候已经和兄长分居了,他住城墙下面的一个小房子里,穷得连个门都没有,只能用一张席子挡着,可是陈平却泰然自若,并无窘迫之态,而且门外有很多车辙印。张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作主把孙女许配给了他,不仅借钱给陈平让他行纳聘之礼,还特地告诫孙女说,到了陈家不可恃富而骄,要好好侍奉陈平。
有了钱,陈平交游日广,学识大进,也有了些名声。魏王咎在临济称王,他赶去相投,因为他的名声,魏咎让他做了太仆,可谓是平步青云,一时春风得意。但是他没有想到,他这富贵来得太快了,招人忌恨,有人在魏王咎面前说,陈平人品不好,陈伯的前妻就是因为和陈平私通,才被陈伯休了的。魏王咎虽然没有立刻相信,可是对陈平的态度也变了。陈平多聪明的一个人啊,他一见形势不妙,辞官不干了。说来也巧,他刚跑没多久,临济就被章邯给围了,他反倒逃过一劫。
陈平辞了官,又不好意思回家,在附近游荡了几个月,到高阳混了几天,就住在里监门郦食其的家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手下有四千多人,周叔带着人马回到魏地之后,就想把郦商拉拢过来,听说陈平也在,就向他讲述了共尉对他的赏识。陈平有些心动,就答应作为周叔的使者来见共尉。
说实在,陈平虽然答应来见共尉,却没有说一定要投靠共尉。对他来说,共尉名不见经传,虽然有些勇名,但和世家大族比起来,号召力差多了,那些王族就不提了,就是项家这样的贵族,也不是共尉能望其项背的。所以陈平只是想来看看,然后找机会再去见见项梁,比较一下再做决定,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项佗。
项佗在魏豹身边做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偶尔也听人说过这个曾经盗嫂的故太仆,颇为不齿,言语之间就比较冷淡。陈平当然看出来了,而且他通过和项佗身边人的交流,大致也搞清楚了项梁的举动。对于项梁的行动安排,他很不以为然,并且从中嗅出了一丝不祥,本来想去项梁手下找找机会的念头立刻打消了。
刚看到共尉第一眼的时候,陈平的心全凉了,如果不是出于对周叔的信任,他几乎要扭头就走。这个年轻人也就是刚刚成年吧,看他这模样,勇力估计是有一点,至于其他的应该有限。但是听了共尉和项佗短短的几句对话后,陈平的观点稍微变了些,共尉不经意之间表现出来的冷静让陈平觉得,这个人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只是匹夫之勇,特别是共尉听说项梁攻打定陶时,脸上刹那间显现出来的惊讶,让陈平快熄灭的希望之火又慢慢的旺了起来。
“久仰久仰。”共尉露出灿烂的笑容,冲着陈平拱了拱手,“请坐。”
陈平微微一笑,谢了共尉,安安静静的坐下,将周叔交给他带来的竹简双手递给共尉。共尉解开扫了一眼,默默的收了起来。低着头思考了片刻,抬起头直截了当的说:“陈君与项君一路同行,想必将武信君那边的情况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吧?”
陈平无声的笑了,带着三分得意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