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楚[校对版] 庄不周 2540 字 2022-11-12

“也好。”共尉点头表示同意,顿了顿又说:“真要到了那一步,你也不要勉强,保住手下的人马才是第一重要的,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有了人,丢去的城总能再夺回来,没有人,占个空城有什么用?”

“好。”吕释之感激的看了共尉一眼。他到共尉手下以后,一直守在陈县,从来没有正式打过仗,别人都觉得他是因为他是共尉的妻兄才能这么舒服,明里尊敬他,暗里却有些看不起他,这让他很不爽。虽然有城府,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只能凭裙带关系做官的人,他自认为如果跟着共尉征战,他至少不会比周贲那样的人差,他本来是想在陈县与可能到来的秦军恶战一场,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的,可是听了共尉这么说,他知道共尉更在意的是手下的人,而不仅仅是城,知道自己有些意气用事了,不禁汗颜。

第二天,共尉兵分两路,亲自率领虎豹骑、陷阵营等一万五千精锐从陆路赶赴宛城,周叔率剩下的两万多人保护着三万多百姓沿鸿沟继续向南,进入淮水后再逆水而上,转入汉水。这条路比较远,但是更安全,而且对于那些百姓来说,坐船总比走路来得轻松一些。没有百姓的拖累,一旦遇到秦军,共尉不至于被拖累,避免重蹈后世刘玄德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的悲剧。

周叔十分感激,他被魏豹象弃子一样给扔了,而共尉却把他当个宝,不仅将手中超过一半的人马交给他,就连周贲这样的旧部都归他指挥,共尉对他的信任可谓是无以复加。周叔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却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两万士卒、三万百姓安全的带到南阳,这是共尉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他能在南阳站稳脚跟的凭仗,不能有丝毫闪失。

第三卷 破釜沉舟

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 故技重施

秦二世三年十月,白马津。

寒风萧瑟,最后一名骑士牵着战马跳下了船,顾不得抹去脸上的水珠,紧走两步,赶到了自己应该的位置上。十万秦军如同一块沉默的生铁,静静的伫立在黄河边,身后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哗哗的水声亘古不绝,而他们的眼神,却只在挺立在战车上的武城侯王离身上。

王离四十余岁,身高八尺一寸,长方脸,或许是北地的胡风吹多了,额头上过早的爬上了两道皱纹,稀疏的胡子打理得整整齐齐,薄薄的嘴唇紧闭着,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这十万部下。

这些都是他从边塞带来的精锐,隶属长城军团。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河北与赵人作战,打得赵军狼狈不堪,只能龟缩在邯郸城里不敢动弹。本来他要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的,可是章邯在东阿大败于项梁之手,部下损失殆尽,只能守着濮阳不敢动,眼睁睁的看着项梁东征西讨,二世下令从关中调集最后的兵力支援章邯,又怕来不及,所以派六百里加急通知王离,让他带领长城军团先来增援。

王离对章邯没什么好感。王离出身将门,他的大父王翦、父亲王贲都是大秦帝国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从弱冠起就征战沙场,不到而立之年就担任了长城军团的副将,与主将蒙恬相交甚厚,父子两人跟随始皇帝东巡,刻石纪功,是何等的荣耀。他从小结交的都是名将,对章邯这个突然之间冒出来的将领,他从心底里看不起。章邯出兵以来,虽然连战连胜,可是打败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现在终于遇上一个有点真本事的项梁了,就输得一败涂地,这更证实了王离的估计:他就是机缘凑巧才出头的庸才。

尽管如此,陛下的诏书他不敢不听,否则的话,蒙恬的下场就是他王离的榜样。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当王离捧着长城军团的兵符,看着威镇塞北十几年的蒙恬一点反抗也没有就被捆成了棕子,他就再也不敢小觑那诏书的威力。

渡河,却不是为了救章邯,而是为了扫荡河南,再建不世功业。

看着这十万精锐,王离信心满满,什么项梁,什么韩魏,统统都是不堪一击。

“去濮阳。”王离淡淡的说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