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互相看了看,仰天大笑。
听了陈余的分析,田荣和臧衍放了心。晚上,他们心情舒畅的喝了一顿酒,安安稳稳的去睡了。陈余却没有立刻睡,他卧在大帐之中,听着外面阵阵松涛,心情有些不自在。他读过书,虽然对道德的过分注重让他看起来有些迂腐,可是他对历史上的事情了解要比田荣和臧衍更清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后能得天下的,十有八九就是那个西楚王共尉,他那些离经叛道的行为,虽然很不合陈余的味口,可是陈余不得不说,正是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才能让他在短短的三年内牢牢的把握了关中,并且恢复了秦初吞天下时的气势。如果不是因为他那个不封王的决定,陈余愿意在云中的时候就愿意拜在共尉的面前,奉他为主,跟着他征战天下,建功立业。他之所以要鼓动臧荼拒绝共尉,现在又挟带了齐国,说白了,不过是想和共尉谈条件,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待遇。
可是,这样做符合圣人的教诲吗?夜深人静的时候,陈余常常会这样问自己。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故意给共尉统一天下制造麻烦,让更多无辜的百姓死于战争,这样应该吗?
唉,我这样做也不能说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我是为了让共尉明白,郡县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有封建制才是更好的方案。周朝封建,有天下八百年,秦行郡县制,不过十五年就崩溃了。共尉受了那些人的蛊惑,实行郡县制,就算他统一了天下,又能太平多久呢?我这也是为天下的长治久安考虑啊。
陈余辗转反侧,夜深难眠,直到天色将明,他才勉强睡着了,不期然之间,那片落日下的云海闯入了他的梦境,只是那片云海红得有些刺眼,红得有些让人心重,似乎那些云都被血染透了一般,渗出浓重的血腥味。
与此同时,项羽驻马谷成山,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盟军大营,脸上露出轻蔑的微笑。在他的身后,八千身穿重铠、手持铁矛的子弟兵倚马而立,杀气腾腾。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节 项羽袭营
临淄战败,东楚军士气大挫,即墨的攻防战随即出现了项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齐军士气如虹,以一当十,而东楚军则萎靡不振,开始的骁勇消失得无影无踪,人还在战场上,只是已经被人抽去了灵魂,除了项羽本人之外,没有人再相信他们能攻下即墨。
项羽无奈之下,只得把大军撤回琅琊休整,同时派人向咸阳派出使者,要求购买西楚的军械。就在大家都以为项羽在新式军械到达之前不会再攻打齐国的时候,项羽突然作出了决定,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向南绕了一个大圈,绕过巨野泽,避开正在攻打薛郡的联军耳目,出现在联军的西侧谷城山。除了在亢父接受桓楚送来的给养时停了两个时辰之外,八千骑兵人不解甲,马不卸鞍,长途奔袭近三千里,就是为了给联军以致命一击。
看着远处安静的联军大营,项羽知道,联军对他的到来一无所知,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半个时辰,饮水,吃干粮,歇马,准备作战。”
项羽以他一贯的简洁明暸下达了命令。
“喏。”季布、郑昌躬身应诺,转身而去。
八千子弟兵纷纷解开背囊,取出最后一点干粮,在旁边的小溪里取了水,就着清凉的溪水大口大口的吃着饭。他们都知道,吃了这顿饭之后,就是一场恶战,如果能战胜,他们将在联军的大营里吃下一顿,如果不能战胜,他们就没有下一顿了。
项羽给他们准备的干粮很特别,这是按照西楚标准的骑兵干粮制作方式做的,两层面之间夹着一大块肉,不过西楚大部分是牛羊肉,而东楚没有那么多的牛羊,其中夹着不少猪肉,吃起来不如牛羊肉筋道。不过对于普通士卒来说,能吃上猪肉已经不错了,毕竟现在大王还没有统一天下,和西楚王那个老财不能比。
项羽一边嚼着和普通士卒一样的干粮,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草图,季心、郑昌、桓楚、项庄等人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解。他们听得很认真,生怕漏过了细枝末节,影响了作战的效果。他们都知道这次作战的意义,打赢了,他们都是功臣,打输了……不,没有打输了,打输了就什么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