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我是猜的。”陈恪回答柳老头的问话道:“没有东府大臣的支持,不太可能动摇到西府大臣。”

“果然厉害!”柳老头对陈恪生出些信心道:“我当你答应了?”

“这件事,我可以尽全力出谋划策。”陈恪缓缓道:“但是,小妹的幸福,不能用来当赌注。”

“可以……”柳濠也一字一顿道:“只要我看到你的努力,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

……

我认为,正常人来到这样一个朝代,都会有陈恪这样的想法。沈默那样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伟人,太少;陈恪这样,对未来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只是想让自己和身边人过得更好的,才是绝大多数。

当然,人的想法会变的,把你放在国家总理的位子上,你也会认真思考国家大计的,所以不要急……且让他精彩的活着吧。

第一五九章 水漫开封

嘉佑元年的大雨,从五月初下到六月初,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在排水设施瘫痪七天后,壮丽的汴京城,化为一片汪洋。

为了疏通排水的河道,开封府尹包拯,请了圣旨,率领军队,将建在城外汴河、蔡河、五丈河下游河道上的私家园林全都拆除,这才避免了城中百姓遭受灭顶之灾。

但开封府糟糕的地势决定了,在大雨停息、洪水退去之前,城中的涝灾便会一直持续。街道变成了河床、房屋变成了孤岛,车马被舟船取代,城中到处漂浮着无数的垃圾杂物、动物尸体、甚至也能看到溺毙的人尸……

这座超级城市中的百万居民,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这就要求朝廷必须履行其行政职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救灾政策、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方能渡过难关。

所幸宋朝的文官政府,在内政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充足的官员数量、极高的官员素质,强大的行政能力,以及两位有着非凡能力的宰相,更不用提,还有一位千古仁君了。

这一切因素汇聚起来,都使宋朝的抗洪救灾,足以令上下两千年的任何朝代汗颜。

首先是官家赵祯,水灾发生后,他便下旨罪己,并食素斋醮、夙夜祷于上帝,‘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祈求上天将灾难移到自己身上。并下旨停止宫中、官府一切娱乐活动,命所有人把精力放在救灾方面。

同时,他接连颁布减赈救灾的诏令,向民众保证,朝廷会负责他们在洪灾时的生活,以及灾后的重建,极大的安抚了市民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听从朝廷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