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页

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但根本禁不起推敲。第一,如果真有这玩意儿,赵普为何不当时就拿出来,非要等上七年,看着赵二受尽煎熬才出手?这不是玩人么?以赵二的性格,不削了他才怪,还让他当宰相。第二,杜太后立遗嘱时,赵德昭已经二十岁了,而且赵大春秋正盛,看不出几年后就会挂掉的迹象,老太太再发昏,也臆想不出所谓孤儿寡母吧?

时人私下里都鄙夷赵普这个没节操的,妄赵大把他当成兄弟,转过头来却给赵二舔屁眼。

只是金匮之盟已经成为赵二继统的根本依据,谁也不敢公开议论。到了真宗朝乃至本朝,更是成了不容置疑的祖宗圣谕。但现在,龙昌期说‘金縢’故事是周公捏造,而指斥周为大奸,那么模仿它的金匮‘金匮之盟’又是什么呢?

龙有逆鳞、触之者亡,大宋的官家再宽仁,也不可能放过他的。

※※※

看着王雱那张故作老成的青涩面庞,陈恪不寒而栗。他不过只是想找出龙老儿学术上的纰漏,不要让其太得意罢了。而王雱这一出手,就是要老头身败名裂啊!

看着陈恪的表情,王雱知道他不忍心,不禁冷冷道:“如果龙昌期立地成圣,天下读书人便都要尊他。这时候他为某人摇旗呐喊,你那位连一丁点希望都没了。”他紧紧盯着陈恪,森然道:“此乃生死之际,妇人之仁要不得!”

第三三二章 经筵(中)

“大体就是这样子。”赵宗绩书房中,陈恪将王雱的话转述给他。

这些天来,看着龙昌期成了汴京读书人的焦点,其所到之处必然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赵宗绩说心里不急,那都是糊弄人的。

但听了王雱给出的法子,他的脸上却无甚喜色,而是陷入了沉思。

陈恪也不吭声,安安静静的看他的《政治家篇》,任赵宗绩心里天人交战。

“别看了。”良久,赵宗绩回过神来,骂道:“还不帮我合计合计?”

“这法子一招必杀。”陈恪搁下书淡淡道:“不过后患无穷。”

“什么后患?”赵宗绩沉声问道。

“这是文字狱。”陈恪淡淡道:“老龙已经九十高龄,众所敬仰,声名海外。若以此法构陷,会给天下士人造成怎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