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烨抬头看看云遮雾绕的太白山,咬着牙说:“兄弟们,咱们的目标改变了,我们不再是来游玩的,我们一起去寻找孙道长,只要把孙道长请回来,一定是大功一件。”
原本就闲的无所事事的纨绔们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全部轰然应允,派了几个家将赶回去告诉家里的大人,自己发现了孙道长的踪迹,准备再深入秦岭一些,把孙道长请回来。
牵来的猎犬在棚子里嗅嗅,却没有新的目标出现,光是围着主人的腿脚打转,云烨知道,时间太久了,更何况最近总是下雨,有痕迹,也被大雨冲刷的点滴不剩。
孙道长总是说秦岭是一座宝库,而且分地络之阴阳,从远古时期就被认为是华夏的三条龙脉中最重要的一条。
而且,八水绕长安,七水出秦岭,长安一百零八个坊市,三十八个坊市有湖泊,不能不说是秦岭护卫了长安,也孕育了长安。
孙道长喜欢水,也喜欢山,他是智者,也是仁者,云烨不觉得把最美的词汇加在他的头上是一种吹捧,反而认为,这些词语和他的行为比起来,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必须找到这位可敬的人,独自孤苦算什么,凭什么一个人就要把所有的苦难架在自己的肩膀上,现在那些躲在长安随时准备互相撕咬的人,凭什么得到他的庇佑?
第三十一节 大秦岭
沿着能走人的山路,云烨与长孙冲,李怀仁兵分三路,各自沿着一条路向深山里进,不想错过一丝半点的希望。穿过一个峡谷,又翻了一座山,面前依然是延绵的群山,孙思邈就在山里,只是云深不知处。
云烨不打算放弃,身后都是些精壮的汉子,在秦岭里不愁找不到食物,在全副武装的武士面前,任何猛兽都只不过是盘中餐而已。
真正让他绝望是面前的这条古道,孙思邈不会主动到有人的地方。虽然已是午后,古道上依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牛车,马车,驮马,独轮车,充斥了整条古道,还不时地有快马从古道的右侧穿行而过。
正是这条五百多里穿山古道,把关中平原和富饶的巴蜀大地有限的连接在一起,这条具有血脉功能的狭窄通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褒斜道。
这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古道,张良伙同刘邦为了施行自己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一把火烧光了栈道,诸葛亮因为大意丢了街亭,也不得不烧毁了一段栈道,史书上讲的理性,说这是战争思想的一次闪光,说书人笑开怀,滔滔不绝的讲述那些大人物是如何骗过对手,上演一出出或悲或喜的权利闹剧,这些王八蛋就不知道修建一条褒斜道会死多少人吗?老梁家只是想开凿一小段,就已经付出了血的代价,包括那些被埋在山谷底部的民夫。帝王将相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能毫不犹豫的对一条血脉一样重要的道路下这样的毒手?
谁会记得他们,当杀戮声渐渐平息,蜿蜒在秦岭腹地的古道上,只有来往不绝的商队,昼夜穿行;遍布秦岭的驿站把温暖的家书。传向南方与北方。面对绵延山岭和刚刚飘逝的烟云战事,过往的文人雅士,用手中的笔墨,留下了他们对大人物的慨叹。
在与大汉历史纠葛最深的褒斜道两旁,镌刻着数量众多的汉代遗迹。
十三块历经风雨,今天已经模糊不清的汉代石刻,就是两千多年以来,深刻影响着中国汉字演变和书法艺术走向的《汉魏十三品》。在此之前复杂难辨的篆字,到了汉代这个大变革的时期。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种更简洁,更便于书写与辨识的字体——隶书,把中华书法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文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