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拖着侯方域进了书房,一掩上了门,就说道:“朝宗,为一烟花女子,何须如此?”
侯方域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如为己理应避让,可为友寸步难忍。方域知道先生好意,可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先告辞。”
“休得冲动!”阮大铖连忙拉住了他,接着劝道,“忍一时之气罢了,牧斋先生风流难挡,更是金陵文坛领袖,朝宗可得三思啊!”
今日是阮大铖邀南京才子、大家至自己府中欢聚。可是在刚才的宴会中,又议论到了清军入关之事,可是说着说着,钱谦益就对主动迎敌的吴世恭冷嘲热讽起来。本来侯方域还想忍了这口气,因为谁都知道钱谦益把吴世恭作为情敌了。可是柳如是也为钱谦益的风采所倾倒,不断地为钱谦益说话,这就让侯方域忍不住了。
于是宴会上爆发了一场很激烈、又很文雅地争吵,可是钱谦益的朋友、门人众多,人多势众之下,侯方域被他们说得连连败退。见到形势不妙,作为主人的阮大铖连忙把侯方域劝到了自己的书房中。
“可为何他们就不信长敬会胜啊?”侯方域委屈地说道。
“倒也不是如此!”阮大铖解释道,“从万历年间,多少官军劲旅都折戟于辽东酋奴手中,每次朝廷都是信心满满,可最后都是落花流水,心都冷了啊!”
“可就算如此!牧斋先生他们又有何得意。说句不中听的话,就算牧斋先生他们入阁,也需勇将强军,难道他们自己提枪上疆场?先不提那牧斋与长敬争风之事,他人又何必看轻长敬?战未果先说败,难道这对朝廷,这对咱们有什么好处?更不用说方域认为:如大明只有一军会胜鞑子,那只有长敬之汝宁军了。”
“哦?朝宗如此高看,是否能与我一说?你认为吴汝宁之军在天下能排第几?”说到这里,阮大铖突然对吴世恭的汝宁军感兴趣了起来。
阮大铖此人,即是东林党干将,又是东林党叛徒,所以他的经历很有传奇性。
阮大铖为高攀龙弟子,其同乡左光斗又是东林的领袖人物,也是大铖倚以自重的朋友,而他更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名列东林骨干,在魏忠贤使人编写的《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可是在天启四年,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铖来京递补。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一伙人因为与左光斗发生内讧,因此“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而准备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经过一番内部交易,等到大铖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
要知道,这个身份差距可就大了,在明朝,吏部居第一,而工部居最末。本来按资历递补应该轮到吏科的阮大铖出其地愤怒了。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立刻投靠了魏忠贤。
魏忠贤对阮大铖的投靠当然是举双手欢迎,于是他就让阮大铖得偿心愿。但是,阮大铖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党的可怕压力就让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老家。从此大铖与东林决裂。真正做到了过把瘾就死。
之后,崇祯皇帝即位,反正和魏忠贤有关系的官员都倒霉了。所以他名列逆案被罢官,避居安庆、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
由此可见,阮大铖就是一个官迷。在南京居住时,他除了为中国文化、戏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外,一直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因此,他也一直慷慨解囊,召集南京的士子饮宴文会。当然,那些士子往往在宴会上吃好玩好,转身就大骂阮大铖这个东林党的叛徒。所以今天的他,才会在见到侯方域受到了钱谦益他们的排挤以后,有了种同病相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