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杨虽然生在华夏的农业大省,可对农业兴趣也不大。他只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帮助华夏的相关行业发展更快,让未来能够处于领先地位。
就算未来华夏跟美利坚再有什么矛盾,搞技术封锁,靠着这边的研发中心,华夏也不至于吃亏。
反正这些公司中,智多星都是主要股东,章杨还是负责人,有法律纠纷也不必害怕没理。
超威等企业的其他股东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他们都非常同意章杨的话,华夏的技术人才涌现的越来越多,而且人工成本低,许多研发放在华夏这边更加划算。
但是一些最核心的技术,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在华夏这边研发。章杨也没说什么,慢慢的就能改变这一切,前提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能够设计出顶级芯片的人才。
这算是一个长期战略,前世华夏的那些芯片企业,也都是如此。同样类似的还有boe、华为等多家企业,都是刚开始靠着国家补贴,负债经营,慢慢的有了技术和市场,才开始盈利,并且最终成为了行业顶尖。
此时国家对于这些企业还没有太多的补贴,很多都是靠贷款、欠债这样经营着。坚持住的,未来就有一席之地,坚持不住的其实更多。
这感觉就像是马拉松,刚开始跑的人并不多,后来参与者越来越多,赛事也越来越多,可是能坚持到达终点的,比例却很低。
多数人都是在半途就退场了,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到达终点的,也未必就能得到多少荣誉。
……
“总裁,这次去苏洲顺利吗?”小王开着车,在京城的机场接到了章杨。
“还算顺利。进度比较满意,提前了一些时间。那些老外的设计师根本不知道我们华夏人的建造能力,如果不是材料准备不足,应该还能提前至少半个月的。”
华夏的很多建筑速度,都让外国人惊叹。尤其是在外国人看来,华夏这边连设备都不足,是怎么做到那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