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阿曼达出演的熊孩子代表的是善良与纯真,如果主流媒体对准这方面开炮,估计会有更多人向他们开炮。

私下吐槽是一回事,真正拿到媒体上来说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但让罗杰更意外的是,有些影评人的好评挖掘深度挖到了马里亚纳海沟。

“这是最心惊胆战的电影,无关血腥与剧情,只是被这种假设和真实存在的恶吓到了,它充分暴露了社会高速发展的病态和人类的自私,直指人类社会存在的暴力、不公和种族等问题,从而让影片真正有了灵魂,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电影。”

专栏最后,这位叫做乔纳森罗森鲍姆的知名影评人,还给了人类清除计划满星五颗星的推荐。

像后面看到的那些“这是一部充满暴力的反暴力电影”、“影片影射美国社会现实,控诉暴力频发”等影评,在乔纳森罗森鲍姆的影评面前简直弱爆了。

这说明自己的影片在某些专业人士眼里,逼格满满!

现在可不是互联,知名影评人的影响力相当大,甚至能改变一部分人的观影选择。

罗南翻看过面前所有报纸,找到了一篇自认为比较真实中肯的影评:这是一部很好的拍得很粗糙的b级片!

像什么高逼格,那都是专家脑补的啊。

当然,罗南从调查过社会现状之后就知道,类似人类清除计划的剧情设定,必然会赢得一些白皮黑心或者平权人士的支持。

现在虽然不是以后,但决定一部电影口碑乃至受众多寡的,有时候也不是影片本身的质量。

围绕电影产生争议,本身也不是坏事。

很多市场定位准确的影片,就容易产生争议。

罗南收好报纸,看了看时间,上午九点过去了,昨天首映日的票房统计还没有到。

虽然北美院线系统早已联速度比起新千年之后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