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托马斯非常清楚,开画影院对于《死亡之屋》非常重要,之前他专门带人结合过往的案例做过研究,这部《死亡之屋》的线上发行寿命极其短暂,可能不会超过六周,甚至四周就会下线。

这样一来,首周末票房将变得极其关键。

必须尽可能的将潜在的观众,第一个周末就赶进影院里面。

否则,等影片的口碑彻底扩散开来,虽然还会吸引到一些好奇的观众,但整体表现肯定会出现跳水式的大滑坡。

托马斯也做了估算,《死亡之屋》的首周票房,最少也会占据总票房的一半。

这毕竟是一部靠噱头支撑的烂片,而且与《女巫布莱尔》所引发的持续关注不同,帕丽斯-希尔顿所引发的热度很快就会消耗一空。

当大众对帕丽斯-希尔顿失去了足够的好奇心,《死亡之屋》也就回归本来的面目。

但他同样清楚,这部低成本片子,实现盈利很轻松。

《死亡之屋》在制片和宣传方面的花费都很少,制片成本不过120万美元,宣传预算开始时只有50万美元,后来帕丽斯-希尔顿引发媒体热潮之后,又追加了150万美元预算,还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首映式。

最大的投资来自于拷贝,3000个拷贝和相关的发行投入,总计要500万美元。

总投入800万美元,托马斯非常有信心,首周末就能收回成本。

至于能有多少盈利,他就不好估算了。

2001年4月20日,《死亡之屋》的在刚刚更名的诺基亚剧院举行了首映式。

首映花费只有20万美元,这点资金在好莱坞举办首映式,只能说捉襟见肘,因此首映式规模很小,也没有请重量级的嘉宾,首映式上的焦点人物是帕丽斯-希尔顿和她的姐妹团,以及导演乌维-鲍尔。

帕丽斯-希尔顿这段时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娱乐焦点。

乌维-鲍尔是凭借实力吸引媒体记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