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页

所以,在赞助商邀请的嘉宾以外,还有不少花钱购买红地毯门票的人。

也不算贵,几万欧元就能走一次戛纳电影节开幕红毯。

电影节期间某些电影首映红毯,甚至只需要花费几千欧元。

太平洋对岸尚未真正意识到戛纳红地毯的作用,但西方娱乐圈蹭红毯的娱乐圈人士已经层出不穷。

比如罗南就看到了不少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东欧和拉美等地的毯星。

这些人非常好认,倒不是面孔陌生,而是自带摄像师。

媒体记者们基本不会关注这批人,但这批人花费巨资走红毯,自然想要宣传效应,干脆自带摄像师上场。

毯星们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到两个摄像师在玩命拍照。

而且拍出的照片,效果绝对出色,让不明情况的人看上去,以为照片里的人就是红地毯的中心点。

这是最大的特点之一。

另一个特点就是走上红毯之后磨磨蹭蹭不肯走。

毕竟花费不菲,机会难得,不在红地毯上赖个几十分钟,怎么能收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