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林奈低笑:“堂堂上将现在只能做这种跑腿的杂活了。”

霍莉却不赞同“杂活”这个词:“波黑这几年严重依赖联合国的救济粮和救济物资,但联合国只负责把粮食运到机场,怎么分发完全是当地政府来接管。萨拉热窝如今是一片狼藉,没有人控制得住,所以每当有救济粮运来,都有可能发生抢夺,塞族人、波什尼亚克人、克罗地亚人都会参与进来。”她提醒林奈:“这是关乎生存的问题,林奈,粮食就是战争。”

(1:塞尔维亚与黑山结盟:1991年开始米洛舍维奇就宣布塞尔维亚与黑山有结盟的计划,直到1992年4月,两国正式结盟,标志着“南联邦”正式解体。两国结盟后诞生的则是后来人们口中的“南联盟”。)

第19章 巧设陷阱

联合国的救济粮是给难民营的。

在离市中心不远的穆斯林区,数十座难民营已经初成规模。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人道主义组织预计最后的数字可能会是目前的三倍。接天无穷的泥黄营帐加深了整座城市苦难的颜色,难民们来自不同民族,数量以十万计,而整座城市才不过38万人。

根据救济规划,粮食从德国运到意大利,再穿过亚得里亚海进入波黑。以目前难民的规模来算,每人每个月大概能领到4-6公斤粮食、2两白糖、2两食用油和一块肥皂。①但这些数字仍然还停留在联合国救济总署漂亮的汇报方案上,实际上能有多少粮食和物资到达难民手里,谁也说不清楚。军方、平民、治安团都把目光紧紧盯牢在那些远道而来的货运箱上,为此发生的小规模暴力冲突不计其数,甚至,到底有没有粮食最后能抵达难民营都不好说。

“因为波黑现在还没有港口,所以粮食只能先用飞机空运进来,降落点就在萨拉热窝机场。”霍莉一边解释一边翻开地图说明路线:“只要粮食能从机场出来,半途上经过的都是友区,所以还比较安全。所以,从前发生的劫粮事件大部分都是在机场,也就是说我们会等飞机一落地,就把粮食抢到手。”她的“我们”指的是塞尔维亚人。

林奈沉吟:“公开的场合他身边会有很多人,不好接近。需要找个他落单的时机。”

“其实派给他的人手现在不多,他调职后权力架空,手下的人也不听话。”

“最好是在粮食落地之前找到他。他肯定会提前去机场附近,在周围找个地方当指挥中心。他本人不会亲自上战场,只会让私人武装去。”

“飞机会在12日下午四点钟到达,落地后还要清点、装车,这个过程至少也要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在下午五点钟之前,我们必须结束。这是他第一次负责运粮的任务,他会提早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