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首周票房数据公布,“流浪地球”以1.13亿美刀,位居同期票房排行榜第三时,许多媒体、影视公司、影评人,这才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

当然,这对于“流浪地球”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许多批评的声音也就随之而来,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环境下,这种批评也就更加辛辣,甚至是没有底线。

比如剧中王磊这个角色就成了一大槽点,在米国的价值观里,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不过却并不存在什么集体主义,比如“拯救大兵雷恩”当中,为了让一个母亲仅存的儿子获救,一整支小队为此身陷险境,在米国人看来这是人文主义情怀。

而,王磊这种为了救杭州32万人,却不顾其他队员甚至平民的性命,完全是霸权主义行为,一时间,饰演王磊这个角色的小演员,在国内没怎么火,倒是在米国媒体上接连被报道,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

不过,在克里斯看来,这些批评、争论都是最好的宣传手段,他也不在乎被骂,每天看着稳步提升的票房走势,他甚至恨不得让这帮家伙骂得再狠一点。

就在这一片争论声中,“流浪地球”北美第二周票房达到了1.34亿美刀,随之放映的影院馆数也突破了800,一时间好莱坞媒体哗然,甚至有的媒体公开叫嚷着:“狼来了。”

()

第432章 利润才是推动市场的根本行动力

好莱坞向来是一个傲慢的圈子,这里聚集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导演、演员、剧组总之一切跟电影相关的事情,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最顶尖的人才,在他们眼里,全球最优秀的电影都应该出自好莱坞。

而在好莱坞,一部电影是否优秀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否拿到奥斯卡,第二,票房是否足够出色,显然两周票房1.4亿美刀的外语片,这个票房绝对足够令人侧目。

于是好莱坞电影人开始用他们的目光审视这部片子,首先是价值观,哦,这可太糟糕了,什么流浪地球?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为什么不建造一艘飞船呢?建造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什么?没有空间穿梭?没有虫洞?NO,为什么不按照我们的剧本来?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许多米国民众却觉得这个想法很酷,特别是那句台词“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没错,酷就足够了,至于说是否够不科学?拜托,时空穿梭谁能证明就能成功?

一些科学家也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麻省理工大学的乔治教授就表示,行星发动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推动整个地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把地球上的石头全都烧掉也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推力。

当然,有关于科学的问题,好莱坞压根就不关心,他们真正吐槽的重点在于价值观上,刘启为什么能不用参加抽签就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这是赤果果的特权主义,王磊为了救人不顾队员跟平民的生命安全,咳咳,最重要的是,拯救世界的居然不是米国人,差评。

至于特效?别闹,我们十年前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没什么好稀奇的,总之在好莱坞电影人看来,这就是一部槽点满满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