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缘继续道:“肖恩,其实我知道,在美国成功的机会很困难,内部竞争相当激烈。反而利用各地区的信息差,这样的机会还有不少。这你从鸡爪生意就能看出。而我这里有中美两国的渠道,来自中国的商机几乎无限。你跟在我身边,如果发现有什么好机会,完全可以……”
听到这里,肖恩吓得连连摆手:“老板老板,我还是想要伴随丽缘一起成长。哦!还有元宇宙。”
李缘大笑:“到时候再说吧!你想留下来也行,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不过我不是想要试探你什么的,就是告诉你,我们都是同伴。如果你以后决定自己创业,我会力所能及的给你帮助。”
李缘顺手又打了一剂鸡血针,给肖恩这个年轻人鼓鼓士气。
一方面,肖恩、艾尔娜这俩人都不错。他们不仅报名了社区大学,而且还报名了培训班,还是简体字普通话的那种。
要知道,现在海外的培训班,还是繁体字为主,粤语和闽南语为主。反而简体字普通话特别的昂贵。
另一方面,李缘本身就不怎么喜欢过河拆桥。包括马丁这样的刺头,他的容忍度都相当高。否则就凭马丁这张臭嘴?早就炒尤鱼了。难道硅谷挖不到人吗?
“谢谢!谢谢老板!”
“呵呵。”
“……”
……
当一身老牛仔打扮的里德到来后,俩人就坐在天台上的躺椅上,喝着啤酒天南海北的闲聊。
有一说一,本地农协对丽缘谈不上有多重视。应该都了解欧美农协的作用,无非就是农场主抱团取暖的民间组织。
农协的能量还是很不小的,起码能保证一定数量的选票。
然而美国的农场主就比较苦逼。与其他国家的苦逼农民不一样,这些农场主的苦恼——地特么的太多了,许多农产品都没人要!
美国的农业基本上被大粮商给全面控制。大粮商本身并不种地,甚至许多都没有自己的农场。但他们通过区域中心的粮食加工厂、肉联加工厂控制住了上下游。对农场低价收购,再到超市里卖高价。
并且通过农协这样的社会组织,规定每个农场的固定产量。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不规定固定产量,大粮商又怎么哄抬价格呢?而且市场上农场品太多的话,不就要牛奶倒入河?小麦烧锅炉吗?
所以说,美国农民最头疼的问题——家里的空地太多,但每年的定额就那么一丁点。当然,如果你不怕亏本,那么多种地也行。只要你有本事卖出去。
因此美国才有那么多的土地轮耕,他们也不提倡精根细作,讲究的就是个粗放型机械化农业。
那就是自有国情在!
这里就不细说美国农业问题了。但很容易理解,他们就盼望着有新的销售市场。鸡爪再小,那也是肉啊!
“李,你们中国需要什么大宗农场品,我们这里什么都能够提供。”里德试探着询问道。
“会有的。呵呵。”
目前国内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并不算多,主要还是因为外汇问题。不过以后每年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大豆、玉米等榨油、饲料农作物。
“里德,现在你们农场的情况怎么样?”李缘随口问道。
“很不好。”老牛仔直言不讳,“破产的很多。农场的收入也大为减少。”
李缘就回忆了一下上辈子的短视频,主要是关于美国经济的那些内容。
在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已经相当糟糕,主要受到了美苏争霸的影响。
事实上,冷战的激烈交锋中,前苏联的日子不好过,美国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无非看谁能够熬到最后。很显然,最终美国赢了。
这里面确实有着政治、经济、制度和民心等等的原因。但并不像后来那些欧美政治家、经济学家,或者某些国内公知吹嘘的那样——那就是民主人权的胜利云云。
这还是要看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意志力的。
就像当年的一战,德国战败,导火索就是基尔港水兵起义。这些都是历史书上的标准答桉,应该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