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盐引已经发了不少,若一次发太多,盐场根本没有足够的盐兑换。
见延平帝明显心动了,陈怀义琢磨了片刻,站出来道:“陛下,光卖盐引还不够,依臣之间,如今私盐泛滥,不若贩卖一批盐场!”
“盐税乃是国库的大项,陈怀义,你提出如此心怀叵测的提议,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户部尚书郭富第一个跳出来反驳。
陈怀义看也未看他一眼,继续说:“陛下听微臣说完,微臣的意思是让一部分私盐交钱获得官府的承认。这些私人盐场长期暗中采盐,贩卖食盐,逃税,有损国之收益,若将他们纳入官盐的管辖,一乃可增加国库的收入,二来也可规范食盐的贩卖。当然,郭大人所担忧的也有道理,因此能获得官方承认的盐场数量不宜多,此外,微臣认为,可将其范围限定在偏远的地方,比如南越!”
“南越地处偏僻,原离中原,其食盐若运到中原,价格翻倍不止,数量有限,不会影响官盐。再者,广州多外商,海上贸易发达,盐也同样如此,多卖给番邦商人,对中原影响较小。”
郭富皱着眉头认真想了一会儿说:“若只是南越还行,但那等偏远之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能出多少银子买盐场?”
广州好歹也是有几千年好不好?
陈怀义只觉好笑,南越是还没开化,但也不是那种野蛮落后完全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好不好。
他说:“南越还没合适的盐场,若是私人有了盐场,正好可以补这一块,至于他们会不会建盐场,会不会晒盐,那谁知道呢!”
这话让很多人深思起来,甚至打起了鬼主意。
是哦,南越现在没盐场,所吃的盐都是外地运过去的。
即便官府允许私人盐场,那也未必有人会这个,到时候银子掏了,没有会晒盐的人也是白搭。
这么一想,反对的声音更小了。
大家见户部的人都不坚持反对,其他大臣也不再多说了。
延平帝看向众臣:“若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那这事便这么定了。”
随后,延平帝下旨,这次朝廷卖了一百张盐引。此外,批准了五家私人盐场,其中一家位于西南的井盐,还有一家是西北的湖盐,再有一家是齐州的海盐,每家给三十万两银子,就可转为官府任可的私人盐场。
另外南越也批准了两家盐场,但因为南越穷,一家盐场只需二十万两银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