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公孙夏显然是做好了准备:“我接到殿下的信便已经写了一封奏折让人快速送入京中,就说我在南越风湿越来越严重,身体不好,请求辞官,归家安养天年。我写这封奏折时,邬川可还没到南越。”

皇帝若是同意了他辞官,他可以回京,暗中帮太子殿下联络人手,出谋划策。

皇帝若是不同意他辞官,那很可能会将他调回京城,一样能达成目的。

刘子岳见他已安排好,便道:“冉长史陪我回京,相爷稍后回来,咱们分开走,以减少父皇的疑心。南越的日常事务便交由于大人、郭大人、黎大人负责,若你们三人出现分歧,谁也无法说服谁时,由于大人先定夺。”

对这个安排,黎丞和郭富都没意见。

郭富是管财政的,政务方面,他确实不及于子林,而且他来得晚,威望也不如于子林。至于黎丞,他年纪虽比于子林长了不少,可比起脑袋奸猾和跟京城那边的联系,他自觉不如于子林。

见他们都不反对,刘子岳看向黄思严和鲍全道:“黄思严随我回京,挑选两万忠心的精兵一同入京,鲍全留守南越。”

鲍全不答应:“殿下,臣是您王府的典军,负责您的安全,臣要跟您一块儿回京。”

刘子岳不答应:“南越得留人看守。”

公孙夏听了,问道:“殿下准备以什么名义让黄参将带兵入京?”

刘子岳笑道:“黄参将带兵入京请罪啊,况且这两万兵马本就不是咱们南越的,原属于江南驻军,现在归于陛下,自当回京。”

大家都赞同这个法子。这样一来,两万精兵可名正言顺入京,万一陛下心意改变,又或是遇到其他危险,殿下也不至于毫无办法。有了这两万人他们放心多了。

公孙夏点头,赞许地说:“殿下妙计,只是这次黄参将回去,要对陛下尽忠职守,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站出来替殿下做事。因此殿下确实应该带上鲍典军,一来可保殿下日常安全,二来也能替黄参将转移一部分注意力。”

刘子岳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让鲍全回去还有个用意:“我不带人,父皇会对我更放心。”

晋王懂延平帝的心理,刘子岳又如何不懂。

现在这关头,在延平帝面前示弱是最好的办法。谁弱,延平帝就放心谁,就会帮着谁。他无依无靠,身边连亲卫都没几个,延平帝肯定会更加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