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崇衍没想到谈话会发展到这个方向,他摸了摸下巴的胡渣发出低沉的笑声。他很少有这种笑出声的时候,像他听了个很有意思的笑话。
满月觉得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是认真的,戚先生。”
“我也是认真的。我不需要。你不是应该尊重病人自主意愿吗?”
“前提是这个病人真的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所以你觉得你才能为我做更好的决定?”
满月很疑惑他为什么这么抗拒心理医生:“我可以问一个失礼的问题吗,戚先生?”
他冒犯也不止这一回了。上次直接激得戚崇衍动手,这次戚崇衍不觉得他还能更失礼。
“你不想看心理医生,是当真觉得自己不需要,还是你并不想让自己好起来?”
“你以为我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他们都没能帮上忙吗?”
“嗯,而且我已经熟悉他们的那套技巧。”
满月一针见血:“是心理医生的办法没有效果?还是你不希望他的办法有效果?”
戚崇衍听懂了他的暗示,但佯装不知:“谢谢你,满月,但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对话陷入了僵局。
满月见过不少抗拒心理医生的患者,有的人从思想上就不认同精神疾病这种概念,他们把精神疾病等同于“脆弱”、“敏感”、“矫情”;有的人则认为精神疾病不需要治疗(也可能是因为心理咨询费用比较高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可能接受过心理治疗,但效果不佳,从而怀疑心理医生,或者压根不认为自己能好起来,又或者像戚崇衍,不希望自己好起来。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是完全两个领域。要达到好的心理治疗效果,首先要患者本人希望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治疗。换言之,他是向往心理健康的状态的。如果患者都不想好起来,那么即使是神医在世,也不可能治得好这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