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页

“属下在!”

“你在此统筹一切大小事务,本官现在去面圣。”

“大人,现在去何处面圣?”

“自然是南京。”

杨一鹏心情沉重。

刘玉吉之死,人头都送来了,已经说明皇帝已经知道他从中作梗了。

而皇帝来淮安,不见自己,说明皇帝是等着自己亲自去认罪的。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应天府的晚秋如同金色的海洋一般,秋风一起,漫天的落叶,干净的秋阳在树林间打下一道道光柱。

马儿在林间走过,踩碎枯黄的叶子,发出清脆的声音。

穿过一片树林后,前面的景色霍然开阔起来。

崇祯看见不少人正在田里挖东西。

他带着人走过去,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满脸脏兮兮的,但是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在刨东西。

崇祯忍不住好奇道:“这是在刨什么?”

那男子抬起头,看见崇祯后,连忙道:“军爷,咱们在挖红薯。”

“哦,挖红薯。”崇祯笑起来,因为他看见那个小男孩也在笑。

小男孩的笑容很干净,纯洁无瑕,眼睛非常明亮,很治愈。

他手里还抱着几个大红薯,好像抱着宝贝一样。

“大哥哥,你要不要,给你一个。”

“我也喜欢吃,不过我还要赶路,谢谢你。”

那男子见崇祯如此客气、礼貌,心中的防备不得有松懈了不少。

崇祯问道:“今年粮食丰收?”

“粮食的确不少,最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田了!”说这话的时候,男子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