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青霉素直接口服,进入胃中会被盐酸溶解掉。
这片论文起初刊登的时候,就引来了无数的骂声。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张凡这个名字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一出来就以一种专业的口吻在教大家做事。
二、关于酸性物质的争论最近几年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人认为酸性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酸性物质。而张凡在论文中大谈酸性,还说胃中有大量的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居然和生理食盐水的成分相同。
请问,这么不是搞笑吗?
三、这里面还牵扯到学员派系之间的斗争。
早在几个月前,北京大学医学院就出现了关于酸性和青霉素的争论。
发现这一特点的人是北京大学一个普通研究员,她叫孙晚云。
她提出过青霉素的耐酸性测试,她的论点是青霉素之所以不能口服,是因为人体的口腔中有一种可以溶解青霉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呈酸性,如果要研制口服青霉素,则必须提高青霉素的耐酸性。
这一观点由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提出来,当然受到了其他研究员的否定。
甚至有来自学校权威的否定。
但张凡的这篇论文一登出来,就有好奇之人,去研究了人体的胃液。
研究也很简单,科学院定期会有死囚的供给。
有人从胃中提取了胃液,然后开始做实验。
并且用显微镜观测到了胃液是如何分解青霉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