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感慨道,跟赵家比起来,什么兄弟进士、父子进士的美谈都是浮云呐。但是这样文风鼎盛的家族里,怎么就出了赵大官人这个破秀才牌匾都不好意思挂出来的酒国色界纨绔败类?但就这样的败类也能在府城呼风唤雨。
光顾着震撼了,李佑甚至没注意看赵家风景,便被稀里糊涂领到一处暖厅内。进去后发现赵良礼大官人居然连个主人主陪都算不上,只能委屈地站在门内当迎宾,席位主位上坐的是一位与赵良礼面相近似但更瘦小的四旬男子。
赵良礼轻声对李佑说笑道:“这是家兄,前庭挂的第四个牌子那位。刚刚被迫辞了他那从三品的官回来,心情正烦闷着,不要招惹他。”
李佑奇道:“兄长丢了官,你怎的还这般没正经。”
“这算什么丢官,小孩子过家家样的,闹完脾气估计过两天又起复了。”赵良礼满不在乎说。
李佑又被震撼了……
这他娘的就是士大夫,九品杂官、苏州府经历司知事李某人心里羡慕嫉妒恨道。哦,险些忘了列出因为在巡检任上考核卓异得到的将仕郎这个散阶衔头。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识好歹
又听赵良礼简单说了说,李佑才明白来龙去脉。
主座上那位赵家二老爷赵良义,官做到了从三品湖广粮储道左参政,这可是个很紧要的官职,湖广地方近年来已经成为和江南并驾齐驱的产粮大区。赵参政也算是功绩显著,考核得了卓异,按照国朝官场惯例,拟升为正三品的按察使。
但问题就出来了,赵家这代的老大赵良仁在京师都察院做副都御史。都察院是掌管监察的,按察使在地方除了刑名也有监察的职能,这样的官统称为风宪官。便有人群起攻讦说科道、风宪之官都是国家耳目,若赵氏兄弟二人均为监察官,容易上下蒙蔽致使朝廷耳目不明,如何以身作则纠劾百官?
国朝言官猖獗得很,为了避嫌亦或是躲言官口水,赵二老爷便当不得按察使了。但正三品的实职位置有限,最后朝廷给他安排了南京礼部侍郎这个闲官……
南京的官,基本上都是空有品级的,多半被用来安置贬谪、养老的官。虽然近十几年因为南直隶不设巡抚而代管南直隶,情况稍好些,但也改变不了南京官等于闲官的本质。
雄心万丈欲有作为的赵良义得知自己要去南京做官,像是当头被浇了盆凉水。又有政敌翻出一些旧案攻击他,一气之下赵良义便辞官回乡了。而赵良礼看二哥意气消沉,便在今天召了一干人聚会闲谈给赵良义散心消遣。
李佑本想早早将毛知府的事情告诉赵良礼,但站在门口实在不是个说事的地方。再说赵家二老爷回来了,有些事估计得是他做主。思来想去,李佑决定等一等,他对这位赵家二老爷性子一点也不了解,还是先观察了再作打算。
其实今天这场面也不该算宴饮,更像是喝茶清谈,辅助几样小食而已。李佑扫了几眼厅内,四五个客人都已经坐好。又看到赵家二老爷背后侍立着个满脸病容的二十许年轻人,他十分奇怪,怎么会找个病秧子当随从,不过这个病秧子为何看起来非常面熟?李佑仔细看了好几眼,也想不起在哪见过。之后没再多想,赶紧入了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