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虽然如此,钱老爷还是使出了手段。商贾出身的他与石参政不一样,没那个名臣的格局气度,也不讲什么官场规矩脸面,采取了一种见效最快的法子——传播流言。

他自然有这个平台,名下那么多店铺门面,每日里来来去去不知多少人流。当即传下话去,造李推官的谣!

这世道两种流言传得最快,一种是耸人听闻的消息,另一种是名人八卦特别是绯闻。钱老爷对此还算专业,造出的流言勉强符合以上两个要素——李推官要富贵休妻了!据说状元赵家有意招纳嫁女!

还好钱老爷有所顾忌,没有编出什么赵家七小姐未婚先孕之类的段子。

他并不是单纯为了报复而去传流言,要认为他没有别的手段就太小看钱皇商了。之所以用流言的方式,真正用意在于观察赵家的反应。如果赵家出面否认与李佑结亲,那么他就会再次登门提亲。毕竟以前已经议到一半,排除了李佑干扰,赵家没有理由不继续。

三月下旬,正值大好春日。李佑换妻谣言果然传得很快很广,深受士子百姓关注,可谓良辰美景流言天,赏心八卦谁家事。

具体指标数据在这个时代是难以统计的,虽然没到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的地步,但即使只覆盖到一小部分受众,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收听率,也是很大的舆论风向了。

人民群众的眼睛在个别时候还是挺雪亮的,对于这个流言,倒也没有盲目全信。大部分人先想,李推官这样好官不会如此没有人品去学陈世美罢?再想,那官宦世家赵府千金的吸引力太大,谁不想娶?彼此争论几句,最多也就半信半疑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谣言在如此广泛的人群中传来传去,内容居然没有出现三人成虎般的走样和变异,不得不说是个谣言史上的奇迹。据后世分析,大概是由于李推官上个月卖力表演博得声望的遗泽所至,大家传谣时都很认真,准确率很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李佑即便有三头六臂、即便有超越三百年的见识、即便是有大名望,也没本事能中止流言。可以说,流言的威力是超越了时空的,就是到文献资料极大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一样有大把傻鱼被弱智流言钓得生不如死。

情急的李佑只得又跑到赵府,对赵大官人吼道:“你说怎么办!”

“你当局者迷,且安心等待,一切包在我身上。”赵大官人好像并不为赵家与李佑的流言而困扰,胸有成竹说。

同一个时间,在虚江县码头,李佑的小妾关绣绣登上了驶向府城的船。

第一百六十章 关姨娘的恼意

苏州城分守道署里,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苏松道石纶石大人与幕僚们在堂上议事。有一高姓先生呈上文书道:“近日听得流言纷纷,斗胆为东主拟写了奏疏一封。”

石参政接过来阅览,内中写道“……出身鄙俗,窃居官位,不能修身慎行,以艳闻蜚语搅动满城风雨,愚民津津此道而不安于业。富贵易妻之说,未必空穴来风,流言四出,有辱官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