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李佑拿在手里展开看,原来是件女人家的红裹肚儿,还洒了粉,香喷喷得荡人心神。

“真不要脸!”小竹红着脸叫道,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李佑哈哈大笑,晃一晃手中裹肚在小竹胸前比画了一下道:“似乎比你大也。”

这件裹肚儿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此后的请帖还夹杂了绣鞋儿、小裤儿、汗巾儿若干,令宅中唯一处男韩宗大饱眼福。

不过在某个寒冷的早晨,趁老爷入直不在家时,小竹一把火将这些不要脸物事烧掉取暖了。

时间一晃已是十一月初,李佑每天过着有朝上朝,没朝分票,没票回家,家里睡觉的日子。在外面完全不近女色,很是洁身自好,堪为道德楷模。

话说李佑上辈子翻看各种历史类入门书籍,感觉内廷朝堂位居天下中枢,秉持天下大政,很是争斗激烈,热血澎湃。似乎每时每刻都酝酿着风云动荡的重大事件,随时随地产生着惊天动地的阴谋诡计。

但轮到他入直中枢,新鲜感过去后,发现所谓天下大事,不过就是从他手里分出去的一本本奏章,平淡到乏味。其实大多数时候,处理政务就是这样枯燥……

这么多格式千篇一律的奏事中,到底哪个才是可能决定历史动向的大事件?李佑发现自己看不清,彻底体会到了当局者迷的含义。翻阅史书具有上帝视角的后人和当事人相较,感觉自然不一样。

例如眼前这本弹劾文渊阁大学士的奏疏,如果导致了该阁老下台,那就是大事件,说不得史书里要记上一笔;但若回音杳然,便只不过是每年成百上千垃圾奏疏中的一本,没人关注。

到底后事如何,不是在朝数十年、深谙典故的老油条,此刻根本判断不出来的。

扔下奏疏,李佑不由得哑然失笑,自己真是太入戏了。没必要想这么多,他又不是山头大佬、庙堂宰辅,操这份心真是多余了,专心干好本职工作分拣奏章才是。

当然,最繁难的照例分给袁大学士,看看在日积月累下,这位阁老可以支撑到什么时候。有这么个撕破脸的仇家同在内阁里,叫李佑很不舒服,一朝得志当然要想办法挤对走。

估计有人奇怪了,这伎俩也能难住袁阁老?堂堂的宰辅大学士,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么?

形势微妙之处便在于此了。近年来内阁渐渐蚕食侵夺各方权力,发展到今天当然有足够的担当和权势去承受各种压力。内阁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是不大。但实行分票之后,责任到了人,问题就出来了。

若几个大学士有意识地分担责任,每人一方面还可以应付。但如今李佑公器私用公报私仇,故意分给袁阁老处理所有繁难政务,让他一个人触及到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