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盐、漕、府三家联手弹劾李佑这件乌龙事情过后,近几个月从扬州送来的奏本大多是好消息,特别是有关银子方面的。就连凤阳巡抚移驻之事,扬州方面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声音,不使朝廷为难。
然而这封盐运使的上疏,却又打破了平静。奏疏描述的事情经过很简单:
南京守备国公、镇守中官勾结凤阳巡抚杨负,派留守卫指挥佥事、内官监太监到扬州府绑架贤妃之父纲商金某,此举遭到盐运司与地方官李佑全力制止。
而凤阳巡抚公然袒护南京来人,并动用标营协助南京官军强行带走金某。最终与府兵发生冲突,而府兵被迫开火杀死张言、周怀和留守卫军士九人。
看了奏折,大学士们都觉得疑点重重,第一感觉是南京守备和凤阳巡抚都吃错了药。
因为涉及到魏国公、南京镇守中官以及一个巡抚,首辅徐岳斟酌后开口道:“三日后朝见圣母时,再面议此事。”
其他人都同意了,这事委实古怪,在找到南京、江北一干巨头吃错药的原因之前,不好贸然表态。
天子大婚没有婚假,二十二日照常有经筵,新婚少年只得与一干阁老、尚书、公卿、词林、科道聚在文华殿谈经论典。
今日经筵主题是治理地方,讲官总结道:“治国并非坐而论道,地方疾苦悉赖于亲民官,择人岂可不重乎?”
有一御史针砭时弊道:“黎庶盼贤臣如久旱盼甘霖,多少年来,生出脱靴遗爱、立功德碑、送青天匾、赠万民伞等诸般褒奖之举,以为美谈。奈何今日流于形式,每到离任,无论贤明与否,人人有份,已成陋规,实在可笑。”
朱放鹤侍立一旁,想起了什么,不由得慨然开口道:“在下去岁十一月至扬州宣旨,满城民众误传李佑要罢江都县,至少上万人不约齐至,人山人海地围住在下,异口同声请求李佑留任,得知李佑加官,满城欢呼如雷动。此情此景绝非杜撰,吾有生仅见此一例,又亲眼所见那李佑上任不足一年,便得了匾额、万民伞六七件,县学中立有碑文一座。天下亲民官若皆如此,足可保我大明万万年也。”
满殿不是瞠目结舌就是目瞪口呆,若非熟悉放鹤先生的品行,还以为他在讲笑话。那个小子也能治理好地方?
在景和七年到景和八年初,李大人给朝廷诸公带来的冲击和印象太深刻了。回想起他年轻气盛、机敏狡诈又带着几分名士疏狂的样子,再想起万民拥戴的青天父母官形象,任是谁也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那李佑触怒了太后被发配到地方,随便让他选了个地方蹲着去,救了祖陵实在是运气好,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地点,他的运气早让大家都习惯了。
但是一个伶牙俐齿、同时有几分小才干的小年轻摇身一变,忽然成了满城拥戴的青天父母,这个转折有点不好理解,绝非运气可以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