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

今后仍旧政出多门,与从前又有何异哉?臣恐他人愚昧,非议圣明,故而愿辞去提督五城兵马司差遣,如此独留提督巡捕五营,可保全城事权有专一者,不至互生掣肘。

恳请圣母体察臣下让贤之心,谨具奏闻。”

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这个李佑听说太后要设立提督巡捕五营,所以主动辞去差遣,不想当这个提督五城兵马司了。而内阁对这事不知该不该准,所以推给圣裁了。

麦承恩作为钱太后委派的司礼监大当家,自然是深知钱太后的心思,见了李佑的奏本,不由得暗骂一句,这厮以退为进这招简直没完没了,腻味不腻味?

随即翻身而起,出了司礼监急速去慈圣宫。

第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

最近这几天,京师官场最大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宫中文渊阁中空出的那间屋子。

次辅这个位置没有敢想的,绝对是在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与武英殿大学士彭阁老之间产生。其余依次递补后,六个宰辅中就会空出一个排名最末的东阁大学士位置,这才是热议的对象。

目前天下督抚中,没有特别拔尖可以直接入阁的,所以这次入阁估计还是要从六部尚书里选。

吏部、刑部、礼部三个尚书资历稍弱,都是近三年才履任的,而工部地位又太低,以工部尚书入阁听起来像个笑话。议来议去,只有户部晏尚书和兵部卢尚书两个人各方面都比较合适,成为大热人选。

不过看情势,人选要等到天子回京后,才能尘埃落定。

此外还突然爆出了一个比较夺人眼球的消息,李佑上疏辞职了!算算日期,距他廷推得官这才十天时间……

那日久违的李大人回到的朝堂上,表现依旧夺目。他又是搬出祖制,又是以退出相要挟,连助纣为虐祸乱朝纲都骂出来了。最后付出了三年俸禄(一品的)的惨重代价,这才将官职抓到手里,可谓来之不易。为何十天后又上疏请辞?

不得不说,李佑作为一个名人,奏疏在传递过程中,从通政司到文书房,有太多因为好奇而翻看得了,这又不是密疏,所以传出消息实属正常。

与军情、灾情一样,官员请辞的奏疏到了宫中,无论是慰留也好,准奏也好,一般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朱批。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机器的无故障运转,含糊不得,不能装糊涂留中不发。

国朝史上,对官员请辞奏疏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的天子只有一位,以荒废政务出名的神宗皇帝,那时候内阁残废到只有一个首辅叶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