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个双喜临门,一面直升到三品侍郎,一面纳美入房,两头得意。这些日子白大人忙于升官的事情,原本打算过几天再将玉姑娘接入宅中,从此郎才女貌琴瑟和谐。
他确实很倾慕玉玲珑的色艺,他这堂堂翰林才子当然也配得上玉姑娘的名头,不然玉姑娘选择如此之多,为何肯答应由他来赎身?
计划很完美,现实很无厘头。经李佑信手插了一杠子,玉姑娘对李大人的苦情随着名句传到满京师沸沸扬扬,这叫他还怎么顶着舆论迎新纳小?
这时候按照约定将玉玲珑娶为妾室,只怕在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里,要成为戏曲里的反派角色。白侍郎仿佛看到大舞台上正缺少个扮演马文才的,没必要这时候上前去填补空缺罢,所以还是等风声过去为好。
白大人当翰林随天子南巡时,与李佑接触过几日。他能看出,做官花样百出的李佑显然是很以功名利禄为重,而且李大人身边又从不缺少美人,更是阅遍花丛见惯名妓,这些人哪个不想委身给李佑?
因而他估计李佑对玉玲珑不会有太大的特殊感觉,如果想收早就在前年收了。为此白大人更要忍不住抱怨几句,明明是你李佑自己不想要,却欲说还休、无事生非地招惹出这些纷扰,真是损人不利己并何苦来哉。
其实对于这个让白侍郎纠结的状况,李佑内心深处是乐见其成的。大概别人会认为,他与白侍郎之间因为京城第一名妓玉玲珑不和了。“不和”也有“不和”的妙处,李佑便顺其自然了。
却说李大人坐在衙中,今日没有什么重案,简单勾画了公事,便开始筹谋整治南城察院和兵马司的事情。
首先要找到那戴庙祝来充当鱼饵,当然也是可以用别人,但总不如知根知底的人放心。
这种绝对不能打草惊蛇的事情,必须要用信得过的人,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却不知戴庙祝在京师的落脚点在哪里,前夜见到他也不曾问过,按一般行商习惯,约摸是在崇文门内外一带罢。
不过李佑很快想起,前几日韩神婆告状时,状子上应当留了地址,便让差役迅速去崔师爷那里将状子取来。
但是说曹操曹操到,门官张三进来禀报道:“那县里城隍庙的戴庙祝在门外候着,说是来致谢的,老爷见不见?”
李佑连忙让戴庙祝进来,不多时见身形矮小的他进了屋,畏首畏尾地行礼,颤声道:“小的戴恭,见过李大老爷。”
这人前夜酒后胆子大得很,现在却一副畏畏缩缩模样,莫非是酒壮怂人胆?李佑暗暗摇头。冷哼一声道:“本官因同乡之谊,出手相助,本不求谢。但你拖到现在才登门道谢,未免有些失礼了罢。”
戴恭自然有他的苦衷,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却得了个美貌娘子,况且他娘子在庙里迎来送往的,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深院宅女,有够叫他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