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页

尤少卿没心思品茶,浅浅地啜了一口,便放下茶盅,对阁老禀道:“下官在吏部里有个同年,今日给下官传了消息。道是如今广西桂林府知府吴盛任满入京朝参并考核,所以这桂林府就空缺了。而到了下次大选,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时,要将下官升为桂林府知府。”

鸿胪寺少卿是正五品,桂林府知府是正四品,五品变四品,字面意义上还真是“升”。但尤少卿说起这个“升”字时,满脸苦涩,毫无喜意。

对他的神情,袁阁老非常理解。

且不说京官和外官之间的差别以及京官到了地方加一品算不算升官这个学术问题,前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

就说广西这个地方,那是与云南贵州差不多等级的边荒之地(不过也要承认广西比云贵稍好一点),而且瑶民作乱很多,实在不是做太平官的好地方。

国朝也有个奇特传统,选官去向省份中只要带了“西”字的,大都是苦地方,广西就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五品京官去广西,按照规矩至少该给个从三品参政才能勉强弥补远赴边荒的创伤,给四品知府名为升官其实和贬谪差不多。

当然,吏部给出的理由绝对是冠冕堂皇的,比如尤某人忠于职守、做事勤谨、多有建树,此等能臣今宜加官外派牧民,彰显陛下抚恤百姓之恩德,想必此乃桂林之福也……

明眼人都看得出,尤大人的遭遇轻易地就能和昨天他揉碎吏部公文的事情联系起来,有点咎由自取的意味啊。

公事程序和私底下操作还是不同的,私底下操作尽管吵闹撒泼都可以原谅,也是官场中可以接受的,暗箱操作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有点见不得光的事情也正常。

但进入了公事公办的程序,那性质就不一样了,代表着官僚机器的运转,任何人也要公事公办地按照既有程序应对,除非你的权势足以大到摆脱程序的束缚。

像尤大人这样当着同僚的面,以五品身份把吏部公文揉烂了踩脚底下的行为,可谓是形同脑残,怎么被报复都不过分,也不会有人同情。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犯了错就是错,程序不会与你讲理。

当年李佑初入宫廷当分票中书时,年少轻狂地信手将都察院传贴扔进了金水河里,闹出好大一场风波,成了一次朝争的导火索,也是有这种因素在内。

听到尤少卿的遭遇,袁阁老口中先说着:“那吴盛我有所耳闻。昔年他得罪了权贵,便被打发到广西,如今任满……”

但他脑中却不停左右思量,这事与李佑脱不了干系,而且应该要与今天的拦截宫中铜活字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以李佑的心机,绝不是平白无故无的放矢的人,他当前主要心思肯定是办报,不会无缘无故的节外生枝。

袁阁老不得不承认,李佑挖坑埋人和刷声望都已经成了本能,宛如高手出招,既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飞花摘叶即可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