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明白得越多,施退季就觉得这事办起来越发艰难,这可是完全打破了满清的传统体制:“原来是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可是听你这么一说,没那么简单,完全是慢工夫出细活啊!”
冯思贤同意他的看法:“所以才让我们来担任知县,咱们当兵的快刀斩乱麻,不必那么纠缠!”
施退季倒是重新问起了钱粮征收的问题:“那给县里留下三成的钱粮,包括不包括营里的钱粮?”
“现在检点还没有细说,我估计他也没有考虑好!”冯思贤倒是听到了一点风声,他压低了声音:“这次上忙征收,要征粮,张玉藻给检点上了个条陈,说是不急着免除大户积欠的赋税。”
虽然清代以征收赋税作为知县考绩的标准,但是赋税的完纳程度是越到顶层完成越差,那些大户都有许多逃避赋税的办法,积欠下来的赋税累积起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以在宁波曾激起东乡民变的红白两贴来说,在同一个县境之内就存在红贴与白贴两种不同的田赋标准。
在清季,田赋是征收实银的,实际操作中又折算成制钱。道咸年间钱价大跌,市价是一千六七百文钱才能换一两白银,而官府又虚增许多名目在内,结果就是一两田赋征收二千四百文钱甚至更多的制钱。
而宁波的红白双贴更加重了社会底层的负担,红贴是大户才享受的特殊待遇,一两田赋只征收两千文钱甚至更少,而白贴则是平民不堪承受的重赋,一两田赋要征收三千二百文钱,比银钱兑换的市价差不多高了一倍,最后段光清废除红白两贴的办法不管大户还是平民,统一征收两千六百钱,得到整个宁波府的一致好评。
而在这种体制下,大户们不但负担很轻,而且还积欠着惊人的赋税。
张玉藻就把主意打到这些大户身上,冯思贤说了:“检点的意思是定个标准,比方说,欠积二十两以下者就不要追究了。”
第213章 布局
施退季那是一点就通!:“这是德政啊!”
没错,这确确实实是一项德政,别看减免数额看起来不大,但是施退季自己就是从乡间出来的,他清楚得知道就是这么二三十两银子的赋税,却逼得许多农民不得不去借一份高利贷,最后走上破产的道路。
而现在减免他们积欠的赋税,绝对是一项德政,而后面再催讨大户积欠的赋税,就成了一件很得民心的工程:“陆平先生这样的人,我们怎么怎么办?”
冯思贤在知县任上多干了几天,已经有了主张:“不可不免,但也不可全免,张玉藻可是期望着用这个法子在全台州府多征十几万石的粮食!”
“好!”施退思突然停下马来:“咱们先去黄岩,看看怎么样好好配合,把这件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