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页

蒯彻急道:“可不是么?刚才怎么都拦不住。”

“坏了!”毕书顿了顿足,扭头吩咐随行大将虞子期道:“子期将军,你即刻率五十精骑去追淮南王,让他千万别追了!”毕书麾下的楚军宿将不少,不过能在英布面前说得上话的却是不多,算来算去,也就虞子期了。

“喏!”虞子期轰然应喏,点起五十精骑飞驰去了。

蒯彻却是直翻白眼,让虞子期带着区区五十骑兵前去,有个屁用?

当下蒯彻又厚着脸皮哀求毕书道:“学剑老弟,我家大王现在有危险,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哪,不如再辛苦你和贵国大军一趟,将我家大王接应回来吧?”

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

毕书并没有答应蒯彻的请求,他真的不想冒这个风险,楚国跟淮南国是盟国不错,楚国也的确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淮南国,可现在淮南国已经保住,楚军就没必要再与齐国大军去拼命了,尤其是当中还存在巨大风险的时候,就更不能去了。

何况,从目前来看,一个没有英布的淮南国对于楚国来说反而有利。

其实,毕书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帐篷,将这次跟韩信的对决从头至尾好好地回忆几遍,反复研究其中的细节,毕书相信,通过这样的分析,他一定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再等下次跟韩信交手时,他的表现将会截然不同。

士兵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够成长,作为一名统帅,也同样只有在战争中成长,士兵需要鲜血浇灌才能成为老兵,而统帅则需要人命的堆彻,才能筑起高超的指挥能力,泗水之战,楚国足足伤亡了五万余人,如此惨重代价换来的心得,毕书岂能轻忽?

毕书再次婉拒,蒯彻无奈,只得匆匆返回彭城城内找召震去了。

……

再说英布,带着两万禁军咬着齐军的尾巴一直追出了五十多里。

一路上,齐军一边抵挡一边后退,一个又一个重甲方阵,一个又一个轻兵方阵,甚至一个又一个弓箭方阵、飞矛方阵,都在英布两万禁军的追杀下先后溃败,但是,无论英布两万禁军追得再急、攻得再猛,齐军的整个阵形却丝毫未及于乱。

而且,在且战且退的过程中,韩信已经完全掌握了英布所率两万禁军的底细,包括这支军队的兵力、体力、装备,进而估算出了综合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追杀之中,淮南禁军的体力再次遭到了严重的消耗,现在已是强弩之末了。

更重要的是,楚军没追来,淮南援军竟然也没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