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济的水军船队已经抵达楚军大营所在的河湾,幽暗的夜色下,楚军正忙忙碌碌地将一具具笨重的连弩抬上战船,然后用大铁钉固定在战船的船头,为了使战船保持平衡,又在船舱中部和尾部放置了许多重物。
这些重物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调校连弩的射角,因为在船尾增加或者减少重物势必会使船头上扬或者下垂,这样一来,连弩的射角就会发生变化,至于连弩的射击精度是否会受到影响,并不在楚军的考虑范围之内。
的确,臂张弩、腰引弩、蹶张弩等小型弩全都以精度而取胜,而大型弩从来就不是精确打击武器,大型弩靠的是超远的射程、超强的穿透力以及大范围的覆盖杀伤,毕竟,面对儿臂粗细的巨箭,只要挨着就足以致命!
天色终于大亮时,近千具连弩终于全部移到了水军战船上,两百多艘大船上安装了两具或者多具连弩,四百多艘小船上则分别安装了一具连弩,水军的六百多艘大小战船便顷刻间改造成了一艘艘的弩船。
薄薄的晨曦中,楚国水军的六百多艘大小战船分为两队,就像是两群獠牙毕露的狰狞巨鳄,正在清冷的江水中来回游弋。
第441章 沔水之战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沔水西边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黑压压的汉军兵潮,视野所及,无穷无尽,就像是正在迁徙的野牛群,而且是绝对训练有素整齐有序的野牛群,铺天盖地、漫山遍野地席卷而来。
在汉军兵潮的汪洋大海之中,耸立着一架架高耸的大型军械,有上百架井阑、巢车,还有数以百计的投石车,那不是杠杆式的简陋投石车,而是结构复杂、体型巨大的配重式投石车,足以将百十斤重的巨石发射到五百步以外!
数以百计的井阑、巢车以及投石车中,耸立着一架格外高耸的巢车,这架巢车足有六七丈高,既便是在高耸的井阑、巢车以及投石车间,也犹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这架巢车当然就是汉军的最高指挥中枢。
刘邦手扶护栏迎风而立。
在刘邦的左右两侧,站着神情凝重的大汉上将军吕台。
此番楚汉沔水之战,其凶险犹在当年的垓下决战之上,当年垓下之战,刘邦将七十万联军的指挥大权给了韩信,最终换回了丰厚的回报——项羽兵败垓下、身死乌江,这次沔水之战,刘邦同样不准备亲自领兵。
刘邦能由市井无赖而有今日地位,靠的是知人善任,而不是他本身的能力有多强,在历史上,韩信曾对刘邦有过评语,说他将兵最多不过十万,却善将将,这的确是最为中肯的考评语,刘邦也的确不善于用兵。
刘邦不善用兵,却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指挥不了这么多的军队,所以很干脆地将指挥大权让给了吕台。
不过,刘邦心里还是有些遗憾。
项庄麾下有毕书那样的兵家,可他刘邦麾下却再没有韩信那样的人物了,周勃、吕台虽也算得上是名将了,可是跟韩信、毕书这种级别的兵家相比,还是颇有不如,张良、陈平只是谋士而不是统帅,至于说白墨。政略、谋略有余,兵略还是不足啊。